[实用新型]预水冷式冷冻除湿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5065.4 | 申请日: | 2011-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4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栗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栗钊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冷 冷冻 除湿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冻除湿机,具体而言,涉及预水冷式冷冻除湿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冷冻除湿机工作原理是采用传统制冷方法,即,使吸入的空气流过蒸发器时温度降低到结露点(即,露点温度)之下,将该空气中的水析出并排至室外,使空气中绝对含水量降低后再通过加热器升至房间温度,该空气相对湿度随之降低直至达到设定值。这种现有的冷冻除湿机的缺点是:功耗很大。另外,现有冷冻除湿机中的加热器耗能也是较大的。再者,即使采用传统水冷冷凝式制冷机组,因其只单纯冷却冷凝制冷剂而不冷却房间空气,故其利用水资源降低能耗的效率仍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地下水(相对冷的水,下文简称冷水)进行一级降温、和/或再用相对功率小的带水冷冷凝器的制冷系统机组进行二级降温除湿的设备,以大幅减小耗电量。另外,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气体进入副冷凝器,制冷剂冷凝的热量用做加热,以不必另设电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水冷式冷冻除湿机,包括箱体及在其内的压缩机、以及沿进风口依次设置的蒸发器、副冷凝器、风机,该箱体还通过风机与排风风道相连,其特征在于:该箱体内还包括连接进风口的进风板、位于所述蒸发器与该进风板之间的且带有地下水入口的冷水表冷器。
进一步,上述预水冷式冷冻除湿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箱体内还包括水冷冷凝器及其水冷冷凝器进气管、以及压缩机的冷水表冷器出水管,并且所述水冷冷凝器与该冷水表冷器通过冷水表冷器出水管相连接、该水冷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水冷冷凝器进气管相连接;此外,该压缩机通过排气热管道与所述副冷凝器相连接,更进一步,在所述排气热管道处设置有副冷凝器进气电磁阀、在水冷冷凝器进气管上设置有水冷冷凝器进气电磁阀并在上述冷水表冷器的地下水入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感应控制使所述副冷凝器进气电磁阀关闭而使所述水冷冷凝器进气电磁阀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利用地下水与空气的冷却温差(初级由冷水表冷器冷却)大幅减少带水冷冷凝器的制冷系统设备耗能,用于冷却空气后的水可流入水冷冷凝器以用于进一步对制冷剂进行降温,可提高带水冷冷凝器的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最后,流出地下水的出口接生产生活用水或回流地下,即,该水冷冷凝器的出水还为用户提供了温水以用于生产或生活用水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多余的水最终则无污染地流回地下以保护水资源。另外,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气体进入副冷凝器,用制冷剂的冷凝热量加热,从而不必另设电加热器,亦可进一步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仅水冷的冷冻式除湿机示意图;
图 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体预水冷式冷冻除湿机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温度控制开关的预水冷式冷冻除湿机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压缩机,2、压缩机吸气管,3、箱体,4、排气热管道,5、风机,6、排风风道,7、副冷凝器,8、蒸发器,9、冷水表冷器,10、进风板,11、接水盘,12、水冷冷凝器,13、供液管路,14、冷水表冷器出水管,15、水冷冷凝器进气管,16、副冷凝器进气电磁阀,17、水冷冷凝器进气电磁阀,18、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预水冷式冷冻除湿机将冷水表冷器9及蒸发器8依序安装在带有进风口的进风板10(图中的交织网状部分,另外,这只是为了便于图示,包括但不限于如易导热的金属网、金属板等材料)的由下往上位置(包括但不限于此位置) ,使进入的空气先经与进风板10紧密相邻的且亦有易导热表面的冷水表冷器9降温,再经蒸发器8除湿、析水后,进一步经副冷凝器7加热以降低相对湿度后,最后由风机5通过如排风风道6排出。此设备安装在需要降温除湿的库房内,可达到制冷除湿的目的。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可根据情况(如当某些地方地下水温与库内空气温差大时)来取消包括如库外水冷冷凝器及其相应管路和配件的、带水冷冷凝器的制冷系统。系统在副冷凝器7及蒸发器8循环运行,即,仅用除湿加热功能。此时则不需要用带水冷冷凝器的制冷系统降温,这就更加降低耗电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栗钊,未经栗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50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