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采集挠足类的拖网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4913.X | 申请日: | 2011-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7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彭士明;施兆鸿;尹飞;孙鹏;王建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80/00 | 分类号: | A01K8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采集 挠足类 拖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育苗期间饵料生物的采集拖网,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采集挠足类的拖网。
背景技术
水产育苗期间饵料生物的培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充足的饵料供应可保障苗种获得较高的成活率。育苗生产过程中,挠足类的培育大多在土池中进行。由于土池培育大多是露天的,因而土池中往往会有许多杂质,从而给拖网所采集到的挠足类的清洗工作带来一点难度。反复多次的清洗操作容易导致挠足类的死亡,从而影响育苗期间的饵料供应以及苗种的喂养效果,最终会影响到水产育苗的经济效益。因而,在进行挠足类拖网收集过程中,合理改善拖网结构,最大程度上减少混杂在其中的杂质十分具有必要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采集挠足类的拖网,以便于减少混杂在其中的杂质及其清洗次数,提高挠足类的成活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采集挠足类的拖网,包括矩形框架、渔网兜、筛捐网兜、绳索和浮球,所述的矩形框架的一条长边两端外侧固定有两个所述的浮球;所述的渔网兜与筛捐网兜分别固定在所述的矩形框架上,其中,所述的渔网兜位于筛捐网兜内;所述的矩形框架的四个角上分别固定有一根所述的绳索,所述的四根绳索打结固定在一起。
所述的矩形框架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所述的筛捐网兜为100目筛捐网兜。
所述的筛捐网兜的末端设有一开口。
所述的渔网兜的网眼大小为5mm×5mm。
所述的矩形框架的长为200cm,宽为60cm。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减少混杂在挠足类中的杂质及其清洗次数,有利于提高挠足类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用于采集挠足类的拖网,如图1所示,包括矩形框架1、渔网兜3、筛捐网兜4、绳索5和浮球2。矩形框架1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其长度为200cm,宽度为60cm。矩形框架1的一条长边两端外侧固定有两个浮球2,渔网兜3与筛捐网兜4分别固定在矩形框架1上,其中,渔网兜3位于筛捐网兜4内。筛捐网兜4采用100目筛捐网兜,并在其末端开有一个开口。渔网兜3的网眼大小为5mm×5mm。矩形框架1的四个角上分别固定有一根绳索5,四根绳索5打结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100目筛绢网兜末端的开口封住,然后将整个不锈钢矩形框架、100目筛绢网兜和小网眼渔网兜一起放进培养挠足类的土池中,手持绳索进行收集。收集结束后,先将小网眼渔网兜中的杂质清除掉,然后打开100目筛绢网兜末端的开口,收集其中的挠足类即可。不难发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减少混杂在挠足类中的杂质及其清洗次数,有利于提高挠足类的成活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49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料管热熔对接机的翻盖连接装置
- 下一篇:捞鱼网的改良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