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型汽车空调空气滤芯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4865.4 | 申请日: | 2011-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8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培树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B01D39/14;B01D5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汽车空调 空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汽车空调空气滤芯。
背景技术:
汽车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人们在追求汽车动力和舒适度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汽车内部的空气质量,使人体健康受到严重危害。造成汽车内部空气污染的来源主要有车外和车内两部分:车外污染主要来源于大气污染、漂浮的固体微粒以及道路车辆的尾气、CO等,通过外循环的方式进入车内;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新车本身、车内装饰物、车内吸烟、车内空调蒸发器等,造成车内空气含有甲醛、苯系化合物、TVOC等化学气体。针对其危害,现有的汽车空调空气滤芯过滤效果不好,不能有效的过滤上述物质,会造成车内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微尘及有害气体,给驾乘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型汽车空调空气滤芯,它结构简单,密度大、风阻小、容尘量大、通风性能好,具有有效过滤烟雾、花粉、细菌、病毒等固态微粒以及有效吸附甲醛、苯系化合物、TVOC等有毒气体的功能。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HEPA高效滤网(1)、粗效滤网(2)、活性炭气味滤网(3)、 圆柱形椰壳活性炭砖(4)和固定框架(5)。HEPA高效滤网(1)上部进气口处设置有粗效滤网(2);下部出气口处设置有活性炭气味滤网(3),活性炭气味滤网(3)内填充有圆柱形椰壳活性炭砖(4);HEPA高效滤网(1)两侧设置有固定框架(5)。
所述的粗效过滤网2采用海绵或丝网材料制成,密度高、通风大、过滤效果好,能够有效吸附毛发、皮屑、大型粉尘等;可随时清洗,使用方便。
所述的HEPA高效滤网1可过滤0.1-0.3微米的悬浮粒子,能有效去除烟雾、花粉、细菌、病毒、霉菌孢子等固态微粒,其滤净率为99.97%。
所述的所述的活性炭气味滤网3采用网材料制成,采用蜂窝多孔形状,进风时风阻较小;蜂窝构型空间较大,为活性炭砖创造了更大的活动空间,无形中增加了结构四的吸附能力。
所述的圆柱形椰壳活性炭砖4为结构3的填充物,圆柱形结构可随风360度旋转吸附微粒,风阻系数小,与气体接触面积充分,可有效滤除甲醛、苯系化合物、TVOC、一氧化碳、二手烟及异味等。椰壳活性碳为防毒、防化专用的活性炭。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密度大、风阻小、通风性能好,具有消除烟雾、花粉、细菌、病毒等固态微粒以及吸附甲醛、苯系化合物、TVOC等有害气体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HEPA高效滤网(1)、粗效滤网(2)、活性炭气味滤网(3)、圆柱形椰壳活性炭砖(4)和固定框架(5)。HEPA高效滤网(1)上部进气口处设置有粗效滤网(2);HEPA高效滤网(1)下部出气口处设置有活性炭气味滤网(3),活性炭气味滤网(3)内填充有圆柱形椰壳活性炭砖(4);HEPA高效滤网(1)两侧设置有固定框架(5)。
所述的粗效过滤网2采用海绵或丝网材料制成,密度高、通风大、过滤效果好,能够有效吸附毛发、皮屑、大型粉尘等;可随时清洗,使用方便。
所述的HEPA高效滤网1可过滤0.1-0.3微米的悬浮粒子,能有效去除烟雾、花粉、细菌、病毒、霉菌孢子等固态微粒,其滤净率为99.97%。
所述的活性炭气味滤网3采用蜂窝多孔形状,进风时风阻较小;蜂窝构型空间较大,为活性炭砖创造了更大的活动空间,无形中增加了结构四的吸附能力。
所述的圆柱形椰壳活性炭砖4为结构3的填充物,圆柱形结构可随风360度旋转吸附微粒,风阻系数小,与气体接触面积充分,可有效滤除甲醛、苯系化合物、TVOC、一氧化碳、二手烟及异味等。椰壳活性碳为防毒、防化专用的活性炭。
本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简单,密度大、风阻小、通风性能好,具有消除烟雾、花粉、细菌、病毒等固态微粒以及吸附甲醛、苯系化合物、TVOC等有害气体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培树,未经李培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48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