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还原炉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4059.7 | 申请日: | 2011-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29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梁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小军 |
主分类号: | C22B5/16 | 分类号: | C22B5/16;C22B26/22 |
代理公司: | 宁夏专利服务中心 64100 | 代理人: | 贾冬生 |
地址: | 753000 宁夏回族自***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还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炼炉,特别是一种用于易挥发金属冶炼用的立式还原炉。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易挥发金属的冶炼方法主要是采用皮江发生产,以金属镁为例,有60%以上的金属镁是利用皮江法进行冶炼。该方法主要是采用热还原法生产,它是将还原罐水平放置在加热炉内进行加热,在真空条件下对还原罐内的原料进行还原。由于还原罐水平放置,就使得生产过程装、卸料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差,且还原罐在高温真空冶炼过程中易变形,使用寿命短,热能利用率仅达30—40%。中国知识产权局2007年7月18日授权公开的名为《垂直式易挥发金属还原罐》,授权公告号CN2923732Y,该实用新型是将还原罐垂直安装在加热炉内,在还原罐的上端安装有预热储料仓,还原罐的下端通过支撑架与加热炉的炉底相连;带冷却套的出料管的上端与还原罐下端密封相连,出料管的下端安装有水套和可开、闭的出料装置。上述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可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料进行预加热,同时使生产效率提高。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1、由于在垂直安装的还原罐下部有冷却出料的水套,这就会使冶炼过程中被还原蒸发出的金属聚集在还原罐下端,一方面造成金属回收率降低,另一方面造成下料被堵;2、由于垂直安装的还原罐与加热炉 底部的接触面为环形,在使用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密封面较小,容易造成高温烟气的损失,使还原过程的热效率降低。
目前,还原罐不管是水平放置,还是垂直放置,均是将被还原的原料填装在截面为圆形的还原罐内,由于被还原原料的导热性能较差,通过还原罐外表面进行热传导时,还原罐中心的原料就需要有足够长的时间,才能被加热到还原所需温度,这就造成还原时间长,能量消耗大、还原罐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同时排渣不利的问题也是立式还原炉推广难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可有效回收被还原金属,同时可有效保证还原罐与加热炉下端的密封面配合牢固,且便于排料的立式还原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式还原炉,包括垂直安装在加热炉内的还原罐、安装在还原罐上部的金属结晶器和安装在还原罐下端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还原罐内安装有与还原罐同心的筒状辅罐,在筒状辅罐的筒壁上开有孔,还原罐的下端伸出加热炉的炉底,还原罐的底部为倒锥体,出料口开在倒锥体上,筒状辅罐的下端坐在倒锥体上的出料口上。
上述金属结晶器可拆卸密封安装在还原罐的顶部。
上述金属结晶器与还原罐同轴。
上述筒状辅罐的上端有用于提起筒状辅罐的装置。
上述用于提起筒状辅罐的装置是安装在筒状辅罐上端的提手或在筒状辅罐上端筒壁上对称开的两个用于安装挂钩的孔。
上述出料装置是由水夹套和安装在水夹套下端的密封的卸料门组成,水夹套内腔上部为圆锥面,该圆锥面与还原罐的底部的倒锥体上的出料口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1、由于在还原罐内增加了筒状且在筒壁上开有孔的辅罐,还原过程中的被还原金属蒸汽可以通过还原罐内的物料和辅罐筒壁上的孔,进入还原罐上的结晶器中,减小了被还原金属蒸汽进入结晶器的阻力,可有效提高还原过程的金属产率。以金属镁为例,每支还原罐单罐装料120kg,出镁16-18kg,料镁比为7:1左右。采用本装置后,在同样的装料量和加热量的情况下,出镁20-25kg,料镁比为5:1左右;2、由于还原罐的底部为锥形,一方面在冶炼状态时,辅罐就将还原罐底部的下料口自动封闭,使高温炉料不直接与下料口接触,这样就可使下料口结构变的简单,同时也可有效的提高下料口密封面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还原罐与加热炉底部的密封面由现有技术中的环形面密封,变为了锥形面密封,可有效的提高密封效果,从而节省了维修成本,减小了加热炉内热气流的流失;3、排料时,将结晶器卸下,提起辅罐就可将还原罐底部的下料口打开,同时可通过上下移动辅罐,就可将还原罐内的渣料振松,就可使反应后的渣料顺利排出。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小军,未经梁小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40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