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泥膜共生SBR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73098.5 | 申请日: | 201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2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詹技灵;马海龙;李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迈克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 21208 | 代理人: | 于忠晶 |
地址: | 116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生 sbr 一体化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工程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处理生活污水的集成化装置。
背景技术
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种高效、经济、可靠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小水量的废水生物处理方法。它通过同一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处理批次进入生活污水,通过厌氧和好氧工况的组合,微生物以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为代谢对象,并与其代谢产物形成活性污泥;在同一反应器内经过沉淀,将活性污泥与处理后的水通过澄清分层,进而将上清液排出反应器,以实现污水处理的目的。SBR法的主要优点是:工艺简单,节省费用;可以灵活适应水质的变动;具有耐冲击负荷和反应推动力大;能够有效地抑制污泥膨胀的发生;理想的静止沉淀;出水水质好。
多孔悬浮载体活性污泥法,工艺原理是向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如传统的A/O工艺的厌氧或好氧池中投加悬浮物料(占曝气池体积的15% ~50%)。这种填料在生长了微生物以后,比重略大于水,但在水中的沉速小于通常曝气所需的搅拌速度,因而较易通过曝气搅动,使其在水中呈流化状态。这些悬浮载体为曝气池提供了大量可供栖息的表面积,在较短时间里许多微生物就附着于其表面及空隙中,使池内的生物量迅速增加,从而改变了活性污泥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存在方式及基质的分配与传质方式,大大提高了反应池耐冲击负荷能力,提高了净化效率,完善了净化过程,使出水水质更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将悬浮载体活性污泥法工艺应用到SBR工艺的间歇式曝气池中,同时使用自力式的线性排水的转力排水技术-线性滗水器。曝气池内硝化菌呈生物膜固着生长,这给生长速率较慢的硝化菌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增加了系统中硝化菌的数量,从而提高了硝化率,使得硝化反应不再是工艺运行的限制因素,同时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形成自我平衡的微生物系统,自动控制溶解氧状态和反应时间,使微生物系统随水质波动而达到自动平衡状态。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泥膜共生SBR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装置由调节区、SBR反应区,出水区和自动控制区构成,调节区中的进水泵经进水管路连通SBR反应区,SBR反应区内安装搅拌器和滗水器,滗水器经排水管道将SBR反应区中的部分上清液排入出水区,出水区液位与SBR反应区液位存在液位差,上清液重力自流排入出水区;反应区底部安装有剩余污泥泵,多孔悬浮填料分布在SBR反应区内。
所述装置外形结构采用圆柱形或矩形。
所述调节区、SBR反应区,出水区和自动控制区各单元呈单一模块化或各单元呈一个统一模块。
所述单元模块可分为地埋式与地上式两种。
所述滗水器采用防跑料的自力式线性滗水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常规一体化处理装置优点:占地面积小,可装于小区草坪内,与周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节省施工时间及基建费用: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无需预筑复杂昂贵的水泥基础;自动化程度高:无人值守,自动运行,故障报警,便于日常管理;维护简单:电机在地面伸手可及之处,可以方便检修或更换;几乎无维护费用;污染物降解效率高。
同时具有下述有别于常规一体化装置的优点:
1、传统工艺微缩后难以承受冲击负荷,使装置对小型污水处理水质水量变化大的适应性较差。而采用多孔悬浮填料SBR工艺由于悬浮填料为微生物提供了大量可供栖息的表面积,提高了反应器内的总生物量,改变了系统内微生物的存在方式,附着型微生物大量出现,使生物相系统有着巨大变化,尤其是丝状菌可被载体吸附于空隙内或表面,即发挥了丝状菌的强大净化能力,又能控制污泥膨胀及污泥上浮、流失而带来的对系统正常运行的危害和附着型生物浓度,从而改变了活性污泥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存在方式及基质的分配与传质方式,大大提高了耐冲击负荷能力,提高了净化效率及处理能力,延长了污泥龄。
2、泥膜共生SBR系统不但可通过间歇操作为微生物创造好氧、缺氧、厌氧环境有效地进行硝化和反硝化的脱氮以及吸磷、放磷过程.在好氧曝气阶段,由于生物膜内缺氧微环境存在还可实现同步硝化和反硝化(SND),大大节省了运行费用。悬浮填料孔隙率大, 比表面积几百至几千不等。因此, 填料表面附着的微生物数量大, 种类多。比重接近于水, 可以全池流化翻动。填料上的生物膜、水流和气流三相充分接触混合, 增大了传质面积, 提高了传质速率(氧利用率可达30% ) ,强化了传质过程, 缩短了污水的生化停留时间。既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又不失弹性, 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且无浸出毒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迈克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迈克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30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抗污能力的超滤净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钛阳离子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