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73039.8 | 申请日: | 201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4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4 | 分类号: | G01B5/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0054***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具,尤其涉及一种检测CG150发动机左箱体凸轮轴到曲轴孔中心距的检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CG150发动机左箱体曲轴孔与凸轮轴孔中心距只能通过三座标仪检测,由于检测周期较长,不仅费用高,而且严重影响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快捷、方便的检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曲轴孔连接的定位芯轴和与凸轮轴孔连接的检验芯棒,所述定位芯轴和检验芯棒设置在检具底块上面,所述检验芯棒与千分表连接。
为了结构简单、稳定,上述千分表通过表架设置在检具底块上。
上述定位芯轴包括芯轴并设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内、芯轴外周设有钢球。
上述定位芯轴的钢球与曲轴孔配合的过盈量为0.003—0.005mm。
为了提高钢球和保持架的稳固性,上述定位芯轴上面设有盖板。
为了提高检测精度,上述检具底块上面设有等高块。
为了检测精确,工件通过联接螺钉固定在检具底块上。
为了定位准确,上述检验芯棒上端设有与凸轮轴孔倒角配合定位的锥度。
检测时,将盖板、钢球及保持架装配到芯轴上,然后将等高块、表架及装配好的定位芯轴装配到检具底板上,把千分表固定在表架上,先将已用三坐标仪测出数据的标准件放置到检具底块上,用定位芯轴定位,然后将检验芯棒插入检验孔,按照测出的三坐标数据对千分表进行校对,然后,取下标准件;再将要检测的工件放置到检具底块上,将定位芯轴插入曲轴孔,将检验芯棒插入左箱体凸轮轴孔,通过千分表即可检测出左箱体凸轮轴到曲轴孔的中心距。
加工时,使加工工件曲轴孔配上钢球后保证定位芯轴与曲轴孔之间有0.003~0.005mm的过盈量;对等高块进行修磨,以保证等高块的平面度,避免因检具平面度差而影响检测精度。在实施检测的过程中,不能碰到千分表。当定位芯轴磨损无过盈量时,应重新配作定位芯轴。因工件加工孔径有一定的制造公差,检验芯轴上端锥度很小,在制作检验芯棒时按工件孔径的上、下差各制作一组检验芯棒,以保证被检测孔与检验芯棒能更好的配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定位芯轴和检验芯棒,通过在定位芯轴上设置钢球保证定位芯轴与曲轴孔之间无间隙配合,消除了定位间隙对检测精度的影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仅检测精度高,保证了产品加工质量,而且实现了在线检测,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检具,包括定位芯轴4和检验芯棒6且设置在检具底块10上,检具底块10上设有表架8,表架8上装有千分表7,千分表7与检验芯棒6接触连接,定位芯轴4包括芯轴和设置在芯轴周围的钢球2,钢球2外设有保持架3来固定钢球,定位芯轴4上面设有盖板1,定位芯轴4上的钢球2与曲轴孔配合的过盈量为0.003—0.005mm;检验芯棒6上端设有与凸轮轴孔倒角配合定位的锥度,检具底块10上设有等高块9。
检测时,将盖板1、钢球2及保持架3装配到芯轴上,然后将等高块9、表架8及装配好的定位芯轴4装配到检具底板10上,把千分表7固定在表架8上,先将已用三坐标仪测出数据的标准件放置到检具底块10上,用定位芯轴4定位,将检验芯棒6插入检验孔,按照测出的三坐标数据对千分表进行校对,然后,取下标准件;再将要检测的工件11放置到检具底块10上,将定位芯轴4插入曲轴孔,将检验芯棒6插入左箱体凸轮轴孔,通过千分表即可检测到左箱体凸轮轴到曲轴孔的中心距。
加工时,使加工工件曲轴孔配上钢球2后保证定位芯轴4曲轴孔之间有0.003~0.005mm的过盈量,对等高块9进行修磨,以保证等高块9的平面度,避免因检具平面度差而影响检测精度。在实施检测的过程中,不能碰到千分表7,当定位芯轴4磨损无过盈量时,应重新配作。在制作检验芯棒6时按工件孔径的上、下差各制作一组检验芯棒6,以保证被检测孔与检验芯棒能更好的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30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