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化学方法净化水质的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71144.8 | 申请日: | 2011-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2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杨忠华;张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忠华 |
| 主分类号: | C02F1/46 | 分类号: | C02F1/46;C02F1/76;C02F1/66;C02F101/38 |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李建华 |
| 地址: | 163714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化学 方法 净化 水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化学方法去除油田三次采油采出水中所含有的聚合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聚合物驱油是一种三次采油新技术,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多数油田尤其是大庆油田基本上都已进入高含水后期,三次采油技术在大庆油田已步入工业化应用阶段。从1996年起,聚合物驱油技术陆续步入工业化生产,2000年聚合物驱产油量已达900×104t以上,占大庆油田当年产油量的17%。伴随原油每年产生6000×104t以上的含聚合物污水。油田注入的聚合物为阴离子型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水解度35%左右,分子量1600万~2500万吨,近年来超高分子量的HPAM不断问世。注入浓度为1000 mg/L左右。随着聚合物驱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油田采出水水质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是在采出水中含有聚合物,它的质量浓度小于600mg/L,相对分子质量为200-500万,其次污水具有粘度大、原油乳化分散好、油含量高、COD值高、矿化度高、氯离子含量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导致采出污水处理难度增大。大量含聚污水用现有技术处理后无法回注,只能外排,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此类污水的处理与再利用非常重要。但是,现有技术中却没有这样一种可以有效去除水中聚合物的装置,因此急需工程技术人员对此进行研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化学方法净化水质的装置。该种装置设计简单、易于放大,在常温常压下即可实施,使用时通过加酸维持废水的pH值,依靠次氯酸充分降解有机物,实验数据表明,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有机物大部分被矿化去除,出水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装置由罐体、气孔、顶盖、阳极、进水管、出水管以及阴极接线柱、阳极接线柱组成,其中罐体为空心圆锥体,其外侧壁上固定有支柱,阴极接线柱与罐体之间做导体连接,也就是说将罐体作为阴极。阳极竖直固定于罐体中央,进水管固定在罐体的底部并与罐体内连通,其方向与阳极的方向垂直,在罐体的顶端外侧壁上有一个半圆形的污水收集槽,在其下部开口处联接出水管,污水收集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支柱、阳极、进水管以及污水收集槽与罐体之间的连接均为绝缘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装置设计简单,易于放大,在常温常压下即可进行,在不存在搅拌和通入气体的条件下提高了装置内部的湍流程度和传质速率,能耗小。此外,使用本装置进行污水处理,在酸性条件下,依靠酸性物质可充分降解有机物,使油田含聚污水的COD值降至允许范围内。实验表明,有机物大部分都能够被矿化去除。处理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污水收集槽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2-罐体,3-阳极,4-出水管,5-支柱,6-污水收集槽,7-阴极接线柱,8-阳极接线柱,9-气孔,10-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首先对本装置的结构作一个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由罐体2、气孔9、顶盖10、阳极3、进水管1、出水管4以及阴极接线柱7、阳极接线柱8组成,其中罐体2为空心圆锥体,其外侧壁上固定有支柱5,阴极接线柱7与罐体2之间做导体连接,阳极3 竖直固定于罐体2中央,进水管1固定在罐体2的底部并与罐体2内连通,其方向与阳极3的方向垂直,在罐体2的顶端外侧壁上有一个半圆形的污水收集槽6,在其下部开口处联接出水管4,污水收集槽6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支柱5、阳极3、进水管1以及污水收集槽6与罐体2之间的连接均为绝缘连接。这样,就不会存在电场紊乱的情况发生,以至于影响化学反应效果。
此外,可以在这个装置内配置一个或数个阳极,阳极板之间、阴阳极之间的距离为1~5厘米,这样做的目的是考虑到如果极间距过大则能耗增大,过小则易引起短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忠华,未经杨忠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11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