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断路器的开合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70732.X | 申请日: | 2011-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5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苏国强;江一心;彭天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启和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H01H33/666 |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 地址: | 3611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断路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的开合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断路器广泛地应用于高压电路中,在高压电路中经常由于电路的开断产生高压电弧,形成事故,因此在高压电路中,为确保电路的安全可靠,真空断路器中必须用安全可靠的开合装置,并且在断路器中设置有真空灭弧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灭弧能力较强、安全可靠性较高、使用寿命较长的真空断路器的开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设有壳体、连杆、支点、陶瓷杆套、陶瓷灭弧室、接触环、密封座、引线头、动触头、静触头和上盖板;壳体两端分别设出线端和进线端,陶瓷灭弧室设于壳体下部,壳体的出线端和进线端均连接有引线头,引线头与接触环接触,接触环套接在静触头和动触头的末端,静触头直接套装固定在陶瓷灭弧室的左出口,动触头的另一端穿过陶瓷杆套后与连杆的下端固定,连杆的中间点固定在支点上,密封座固定密封在陶瓷灭弧室的左右两端上,整个开合装置通过上盖板密封在陶瓷灭弧室内。
所述引线头与接触环通过弹簧丝接触,使得引线头与接触环能够充分接触,以保证有效、稳定地导电。
本实用新型的开合装置的所有机构都收容于陶瓷灭弧室内。
与现有的真空断路器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连杆、动触头、静触头等结构实现开合闸的功能,因此不仅能稳定、可靠地实现电路的开合,而且能有效地减少电弧的产生。
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各构件安装固定在陶瓷灭弧室内,因此不仅灭弧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而且使用寿命长,同时体积小、重量轻、免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组成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在图1和2中,各标记为:1壳体、2出线端、3进线端、4连杆、5支点、6陶瓷杆套、7陶瓷灭弧室、8接触环、9密封座、10引线头、11动触头、12静触头、13上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有壳体1、出线端2、进线端3、连杆4、支点5、陶瓷杆6、陶瓷灭弧室7、接触环8、密封座9、引线头10、动触头11、静触头12和上盖板13;壳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是出线端2、进线端3,在其下部固定安装陶瓷灭弧室7;出线端2和进线端3均连接有引线头10;引线头10与接触环8接触;接触环8套接在静触头12和动触头11的末端;静触头12直接套装、固定在陶瓷灭弧室7的左出口;动触头11的另一端穿过陶瓷杆套6后与连杆4的下端固定;连杆4的中间点固定在支点5上;密封座9固定密封在陶瓷灭弧室7的左右两端上;整个开合装置通过上盖板13密封在陶瓷灭弧室7里面。
引线头10与接触环8通过弹簧丝接触,使得引线头10与接触环8能够充分接触,有效、稳定地导电。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密封的壳体中进行真空绝缘;陶瓷灭弧室抽真空后填充有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连杆4被带动机构带动实现断开器的开合动作:连杆4的上端向右移动时,连杆4在支点5的作用下带动动触头11的左端进入静触头12的连接孔,成功合闸;连杆4的上端向左移动时,连杆4在支点5的作用下带动动触头11的左端离开静触头12的连接孔,成功离闸。动触头11的右端一直与进线端3上的引线头10做有效连接。整个工程中,在陶瓷真空灭弧室中进行,能有效地熄灭开闸时产生的电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启和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启和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07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Ku波段行波管的慢波结构
- 下一篇:一种无滑动摩擦的墙壁开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