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艾灸助灸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0498.0 | 申请日: | 201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5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任增强;任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增强;任晓东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M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欣创专利商标事务所 31217 | 代理人: | 顾大平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艾灸 助灸器 | ||
1.一种便携式艾灸助灸器,包括喷气嘴(1)、燃烧室筒体(2)、隔灰网(122),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嘴(1)位于燃烧室筒体(2)前端,与燃烧室筒体(2)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隔灰网(122)设于喷气嘴(1)内,与所述喷气嘴(1)固定连接;所述燃烧室筒体(2)后端设有风力发生装置(3),所述风力发生装置(3)与燃烧室筒体(2)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风力发生装置(3)与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筒体|(2)后部下方设有手柄(4);所述手柄(4)外表面上设有开关(41)、指示灯(42);所述手柄(4)内部设有电池容置室(4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嘴(1)由隔热喷嘴(11)和旋转接口(12)构成;所述隔热喷嘴(11)为中空管状,一端与所述旋转接口(12)固接;所述旋转接口(12)呈中空管状一端与所述隔热喷嘴(11)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燃烧室筒体(2)连接;所述旋转连接口(12)内表面设有一个沿径向,向内凸出的台阶(121)和一个片状不锈钢隔灰网(122);所述隔灰网(122)与所述台阶(121)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筒体(2)呈一端开放筒状,由三层构成,从内至外依次呈环形嵌套,最内层为底部封闭的固定不锈钢隔热网(21),中间层为陶瓷隔热层(22),最外层为筒体罩壳(23);所述筒体罩壳(23)与旋转接口(12)连接端外壁,设有螺纹;所述固定不锈钢隔热网(21)、陶瓷隔热层(22)、筒体罩壳(23)三者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不锈钢隔热网(21)中部空间,活动放置有呈圆筒状、两端开放的储灰隔热网(24);所述储灰隔热网(24)内表面围成容纳燃状艾条的燃烧室(25);所述固定不锈钢隔热网(21)封闭端固定连接有弹簧(26)。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生装置(3)由罩壳(31)、电机(32)、风扇(33)构成;所述罩壳(31)前端内表面与所述燃烧室筒体(2)外表面连接;所述电机(32)与罩壳(31)内壁固接;所述电机(32)前端设有风扇(33),所述风扇(33)与电机(32)的转轴枢接;所述罩壳(31)的底部设有送风孔(311),所述送风孔处设有一片网状挡板(34),所述挡板(34)与所述罩壳(31)固接;所述电机(32)与电源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喷嘴(11)为陶瓷材料制成,呈台体状,内部有轴向通孔,前端为喷气部(111)呈缩口状,后端为连接部(112);所述喷气部(111)前端喷气口边缘呈弧形;所述喷气部(111)外表面直径小于连接部(112)外表面直径;所述连接部(112)外表面嵌入至所述旋转接口(12)前端,与所述旋转接口(12)内表面采用胶粘方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喷嘴(11)为陶瓷材料制成,呈台体状,内部有轴向通孔;前端为喷气部(113)呈敞口状,后端为连接部(114);所述隔热喷嘴(11)在轴向截面的腰呈弧形;所述喷气部(113)前端喷气口设有向外部翻出的弧形边沿(1131);所述连接部(114)的端面与所述旋转接口(12)的端面采用胶粘方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嘴(1)内设有一个储姜室(13);所述储姜室(13)位于所述隔灰网后,是由所述隔灰网(122)与所述旋转接口(12)无螺纹一段内壁围成的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接口(12)外表面设有一个或多个通气孔(123),所述通气孔联通所述旋转接口(12)内外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增强;任晓东,未经任增强;任晓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049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