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少拖曳阻力的变螺距螺旋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9560.4 | 申请日: | 201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6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覃久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番禺粤新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1/14 | 分类号: | B63H1/14;B63H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拖曳 阻力 螺距 螺旋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螺距螺旋桨产品,具体来说是一种减少拖曳阻力的变螺距螺旋桨。
背景技术
目前,为提高船舶的航行动力,船舶所使用的螺旋桨均是变螺距结构,如图1所示,也就是说,叶片2’的螺距并未扩大至叶片迎水面,叶片2’与桨轴1’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是锐角或者钝角,使得在螺旋桨工作过程中能更好实现推进效果。在正常驱动航行过程中,这种变螺距螺旋桨固然是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然而,当船舶处于拖曳状态或者该螺旋桨暂停工作时,由于叶片2’与桨轴1’的中心线成锐角或钝角设计,也就是说,叶片2’与船舶的前行拖曳方向存在一定的锐角或钝角夹角,使得拖曳的阻力增大,或者,该暂停工作的螺旋桨就会为航行过程中的船舶带来额外转矩,降低了船舶航行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且减少拖曳阻力的变螺距螺旋桨。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减少拖曳阻力的变螺距螺旋桨,它包括桨轴和设置在桨轴上并呈片状结构的变螺距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螺距叶片与桨轴平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减少拖曳阻力的变螺距螺旋桨,所述变螺距叶片的数量为四件。
进一步来说,本实用新型所述减少拖曳阻力的变螺距螺旋桨,所述四件变螺距叶片相互相隔90度均布在桨轴上。
在上述减少拖曳阻力的变螺距螺旋桨的任意技术方案中,所述变螺距叶片与桨轴为螺钉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与现有技术中船舶使用的变螺距螺旋桨相比,它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将在桨轴上并呈片状结构的变螺距叶片设置为与桨轴平行,它在常规变螺距螺旋桨的基础上,螺距扩大到变螺距叶片迎水面与螺旋桨的桨轴平行,船舶在拖曳前进状态时完全没有螺距角度,大大减少了拖曳阻力和螺旋桨的桨轴的制动力,使得船舶的拖曳工作更为顺利,同时,如在双桨船舶中,需单桨工作时,暂停工作的螺旋桨由于其阻力基本得到消除,可有效避免因螺旋桨停止工作而带来的转矩阻力。
附图说明
附图1为传统技术中变螺距螺旋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沿桨轴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的左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根据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减少拖曳阻力的变螺距螺旋桨,它包括桨轴1和设置在桨轴1上并呈片状结构的变螺距叶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螺距叶片2与桨轴1平行。期间,在本变螺距螺旋桨的制备过程中,所述变螺距叶片2的数量为四件,该四件变螺距叶片2相互相隔90度均布在桨轴1上。
此外,在上述减少拖曳阻力的变螺距螺旋桨的任意技术方案中,所述变螺距叶片2与桨轴1为螺钉连接。
据上,本实用新型由于将变螺距叶片2设置为与桨轴1平行,使螺距扩大到变螺距叶片2迎水面与螺旋桨的桨轴1平行,船舶在拖曳前进状态时完全没有螺距角度,大大减少了拖曳阻力和螺旋桨的桨轴1的制动力,使得船舶的拖曳工作更为顺利,同时,如在双桨船舶中,需单桨工作时,暂停工作的螺旋桨由于其阻力基本得到消除,可有效避免因螺旋桨停止工作而带来的转矩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番禺粤新造船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番禺粤新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95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电加热的飞机除冰液配比装置
- 下一篇:车用发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