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列车站台绝缘隔离带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68838.6 | 申请日: | 2011-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0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远波;胡振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F1/00 | 分类号: | E01F1/00;E04B1/92 |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罗毅萍 |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站台 绝缘 隔离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绝缘隔离带,属于列车安全运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列车站台绝缘隔离带。
背景技术
地铁列车运营过程中,由于地铁车辆具有0至120伏的电压,因而地铁车辆与站台屏蔽门之间存在跨步电压,有可能对乘客产生电击危险,所以站台屏蔽门与轨道进行等电位连接,进而站台屏蔽门与地铁车辆保持等电位。然而,由于站台屏蔽门与地铁车辆保持等电位,即站台屏蔽门与站台地面之间产生了单位差,为确保乘客安全,需在临靠站台屏蔽门区域设置绝缘区域,既可避免乘客产生电击危险,又可保护屏蔽门自身设备的安全使用。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临靠于站台屏蔽门门槛的绝缘区域1与屏蔽门门槛2之间设置有绝缘支撑棒31,且在支撑棒31上填充密封胶32,这种绝缘方法存在下述缺点,即在填充密封胶前绝缘支撑棒表面的灰尘和杂质很难彻底清洁,导致绝缘效果不佳,且绝缘支撑棒受力不好,容易被高跟鞋踩踏出凹坑,同时施工质量难以控制,难以监督检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容易、绝缘效果强、实用安全可靠的列车站台绝缘隔离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列车站台绝缘隔离带,包括有临靠于屏蔽门门槛的站台绝缘区域,所述站台绝缘区域与屏蔽门门槛之间设置有绝缘带,绝缘带与屏蔽门门槛匹配紧密连接。
进一步,所述绝缘带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扣接槽,所述屏蔽门门槛的侧面设置有开口向上且与第一扣接槽对应匹配紧密卡扣的第二扣接槽。
进一步,所述绝缘带为长条板状,其与屏蔽门门槛的侧面紧密固定粘接。
进一步,所述绝缘带为长条板状,其与屏蔽门门槛的侧面通过螺栓紧密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绝缘带内部设置有加强板。
进一步,所述绝缘带的顶部边沿低于屏蔽门门槛的顶部边沿,两者具有0~10mm的高度差。
进一步,所述绝缘带的底部边沿低于屏蔽门门槛的底部边沿,两者的高度差大于10mm。
进一步,所述绝缘带的厚度大于10mm。
进一步,所述绝缘带的上部填充有绝缘密封胶层,绝缘密封胶层的顶部边沿与屏蔽门门槛的顶部边沿持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绝缘效果明显,实用安全可靠,有效避免乘客发生电击的危险;
2、结构简单合理,施工容易快捷。
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列车站台绝缘隔离带,包括有临靠于屏蔽门门槛的站台绝缘区域,所述站台绝缘区域与屏蔽门门槛2之间设置有绝缘带4,绝缘带4采用绝缘橡胶或其它绝缘材料制成。
上述绝缘带4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扣接槽41,所述屏蔽门门槛2的侧面设置有开口向上且与第一扣接槽41对应匹配紧密卡扣的第二扣接槽21,利用第一扣接槽41和第二扣接槽21的紧密卡扣作用可将绝缘带4和屏蔽门门槛2连接起来,安装和更换都比较方便容易。进一步,所述绝缘带4的厚度大于10mm,其顶部边沿低于屏蔽门门槛2的顶部边沿,两者具有0~10mm的高度差,其底部边沿低于屏蔽门门槛2的底部边沿,两者的高度差同样大于10mm。较好的,所述绝缘带4的上部填充有绝缘密封胶层,绝缘密封胶层的顶部边沿与屏蔽门门槛2的顶部边沿持平。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带4为长条板状,其与屏蔽门门槛2的侧面通过高强度粘合物进行紧密固定粘接。其余实施方式和有益效果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带4为长条板状,其内部设置有加强板42,加强板42与绝缘带4通过硫化工艺形成一体,及所述绝缘带4与屏蔽门门槛2的侧面通过螺栓紧密固定连接,再利用密封胶将螺栓孔密闭。其余实施方式和有益效果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或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未经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88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