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井应急抢险救援指挥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68600.3 | 申请日: | 201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5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辉;王雪松;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伟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卢海洋 |
地址: | 2262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井 应急 抢险 救援 指挥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应急抢险救援指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能源资源的大力开发,中国煤矿事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煤矿井下透水、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等事故层出不穷,严重制约了煤矿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威胁着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2010年3月18日山西王家岭矿难的发生后,井上、井下联系通道断裂,井上无从知道井下工人的状况,更从另外一个方面折射出煤矿井下安全保障应急通道技术手段的缺失造成的严重后果。换言之,如果能够在发生严重事故的情况下,提供一个可靠有效的技术平台,维持井上井下的通讯、数据采集传输,将极大地方便井下救援工作的开展,在了解情况的条件下,将人员和设备损失降到最低。
不仅如此,煤矿井下应急抢险救援系统还将是一个与煤矿生产、安全检查紧密相关的综合性数字平台,在未发生事故,即井下未断电条件下,可以双工通话、音频广播,同时可以搭载有无线视频监控、传感器检测等子系统,数据信号在井下工况现场显示,同时实时上传地面显示或保存。而在井下发生事故时,井下断电,救援系统开启生命保障应急通道,通过后备电源,仅保持通话、基本传感器数据采集(如瓦斯、水位等)功能,满足72小时内的“黄金救援时间”的通讯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井应急抢险救援指挥系统,该系统采用全数字传输方式,提供一个集语音对讲、视频传输、数据采集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以语音对讲为基本保障功能系统(井下断电后保持),其他功能作为各个子系统附加在基本功能系统上,做到资源共享,防止重复建设。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矿井应急抢险救援指挥系统,所述它包括对讲广播基本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和传感器数据采集子系统,所述对讲广播基本系统包括斜巷运输通讯子系统、提升系统通讯子系统和掘进工作面通讯子系统,所述视频监控子系统包括斜向运输监控子系统和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所述斜巷运输通讯子系统、提升系统通讯子系统和掘进工作面通讯子系统均包括防爆通讯终端,所述防爆通讯终端上安装有本安防爆扬声器和后备电源,所述防爆通讯终端通过通讯电缆均与相应的防爆级联光端机连接;
所述斜向运输监控子系统包括矿用隔爆型硬盘录像机、矿用隔爆型监视器、矿用画面分割器和矿用隔爆型摄像仪,所述矿用隔爆型监视器与矿用隔爆型硬盘录像机连接,所述矿用隔爆型硬盘录像机与矿用画面分割器连接,所述矿用画面分割器与矿用隔爆型摄像仪连接,所述矿用隔爆型硬盘录像机通过光缆或电缆与相应的防爆级联光端机连接;
所述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包括无线接收防爆监视器和无线发射防爆摄像仪,所述无线接收防爆监视器通过光缆或电缆与相应的防爆级联光端机连接;
所述传感器数据采集子系统包括井下防爆数据采集器、瓦斯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所述瓦斯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与井下防爆数据采集器电连接,所述井下防爆数据采集器通过数据电缆与相应的防爆级联光端机连接;
所述防爆级联光端机与地面工作站连接,所述地面工作站与视频矩阵连接,所述视频矩阵与大屏幕监控墙连接,所述地面工作站还与对讲广播终端连接。
所述传感器数据采集子系统和防爆级联光端机上均装有后备电源,所述防爆级联光端机通过3芯电源电缆连接至供电端或防爆UPS端。
所述它还包括局域网络,所述局域网络与相应的防爆级联光端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对讲广播系统通过单芯单模光缆及数据光端机实现井上、井下语音和广播信号的传输,内置后备电源可满足连续通话8小时、连续广播2小时、待机时间大于72小时,视频监控子系统提供井下现场图像的采集和传输,通过光端机传输至地面或井下现场显示和保存,视频监控系统在应急条件下关闭以减小备用供电的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子系统作为一个附属在基本系统上的独立系统,满足各种井下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在应急救援系统中最重要的数据如瓦斯、水位等重要数据需要在发生矿难等应急情况下上传,应急救援系统搭建的平台具备局域网络功能,系统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地面或井下接入局域网络,以达到资源共享、资源重组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伟,未经陈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86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