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保护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8192.1 | 申请日: | 201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0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琴;王晓萍;钱瑞莲;刘宏毅;成月花;邹元杰;朱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脑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37 | 分类号: | A61F5/37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护手套,尤其涉及一种限制手自由活动的手保护器具。
背景技术
在医院,精神病患者如果不将手和手指固定,其有可能伤害自己或者他人,为了保证不配合病人的治疗、护理操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因此很需要一种固定手的手套将其收固定住。
很多患者在输液时,经常是将输液的针管插在头部,手的抓绕活动往往导致针头的非计划性拔管,尤其是一些好动的小患者也常常发生这种情况,这就需要一个防止手乱动的固定装置。
而对于皮肤瘙痒的患者习惯性的用手去抓绕,由于双手带有病菌,很容易造成抓绕处皮肤发炎,也无法保证病人的皮肤完整性。对于这些患者同样也需要手保护器具。
目前医院急诊科、精神科中有固定手腕部及踝部、肩部、膝部的约束带,约束带可以约束腕部,但是手还可以活动,病人会有拔管和抓伤自己的现象,常有医护人员在为病人做治疗时被抓伤。误拔管还会导致延误病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需要,需要设计一种手保护器具。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一种手保护器具,它能够有效的限制手及手指的活动,
本实用新型一种手保护器具,包括呈软圆筒形的手套本体,所述的手套本体包括采用透明硬质材料的上表面和采用透明硬质材料的下表面相连接构成的具有开口的套体,与所述的套体相连接的腕部固定装置。所述的上下表面由连接带连接,所述的连接带有两层结构,外表层为纤柔材质的布面,内表层为起到支撑作用的弹性材料。
手保护器具的上下表面四周设置有弹性固定胶条,所述固定胶条上设置有两条槽,分别固定上表面、连接带和下表带、连接件;在上述的手保护器具上设置有小孔,方便透气。
所述的腕部固定装置设置有约束带,可以根据需要选好松紧度,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手保护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手保护器具的固定胶条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手套本体;2、上表面;3、下表面;4、连接带;5、固定胶条;6、小孔;7、约束带;8、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手保护器具,包括呈软圆筒形的手套本体1,所述的手套本体1包括采用透明硬质材料的上表面2和采用透明硬质材料的下表面3相连接构成的具有开口的套体,与所述的套体相连接的腕部固定装置。所述的上下表面由连接带4连接,所述的连接带4由两层结构,外表层为纤柔材质的布面,内表层为起到支撑作用的弹性材料。上下表面采用透明质地方便医护人员清楚的观察手的肤色温度。
手保护器具的上下表面四周设置有弹性固定胶条5,所述固定胶条5上设置有两条槽8,分别固定上表面2、连接带4和下表面3、连接带4;连接带具有支撑作用可以让病人使用后双手依然活动自由,减轻了病人及家属的心理不适。在上述的手保护器具上设置有小孔6,方便透气,不会引起过敏。
所述的腕部固定装置设置有约束带7,可以根据需要选好松紧度,进行固定。手腕部设计可以加宽加厚,约束带可以随意活动,病人安全,双手活动自由,舒适度无改变。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多,术后麻醉未清醒患者,意识不同程度存在障碍,而头部及全身管道较多。如围观、气管插管、尿管、深静脉置管等,非计划拔管较常见,严重影响救治效果,增加病人费用,加重并发症,甚至威胁病人生命,所以妥善固定各种管道对术后至关重要,而双手的约束尤为重要。使用手保护器后,减轻了家属的负担,保证了各种管道的安全,无意外拔管发生。此手保护器具安全可靠,克服了以往使用约束带固定的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脑科医院,未经南京脑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81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护理托盘
- 下一篇:新型肺减容记忆弹性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