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力钻万向调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67986.6 | 申请日: | 201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7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郑礼刚;安卫军;赵凤鸿;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天工(天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7/00 | 分类号: | B23B47/00;B23B45/1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闫俊芬 |
地址: | 30048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力 万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力钻的支架,尤其涉及磁力钻在大型钢构容器上加工斜孔用的角度可调的支架。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产中需要在很多带有弧度的大型钢结构(如高炉壳,大型球罐等非标件)预装完毕以后用机械方法再开孔,所以一般通用的摇臂钻床,龙门钻,大型镗床等难以加工,或者加工费用较高,只能使用磁力钻人工开孔。但一般的磁力钻都只能加工与定位面垂直的孔,不能打与定位面有一定角度的斜孔,传统的做法是在定位面上焊接支撑板,通过支撑板的各支点调整来实现打斜孔,或者预制对应的支撑板,点焊到定位面上,然后再安装磁力钻打孔。这样的打孔方式调整繁琐,而且是一次性的。当斜孔规格很多时。需要大量特定规格的支撑板,而且支撑板使用后只能报废。所以这种打孔方式效率低下,材料浪费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力钻万向调姿装置,可快速实现斜孔的加工,降低了制造成本。
一种磁力钻万向调姿装置,包括用于安装磁力钻的上调节座,设有与所述的上调节座通过万向节相连接的下调节座,所述的上调节座上安装有上调节螺栓。
所述的上调节螺栓垂直的贯穿上调节座,上调节螺栓朝向下调节座的端头与下调节座接触配合。由于上调节座与上调节螺栓通过螺纹配合,上调节螺栓旋转时可以顶紧下调节座,从而调节上调节座和下调节座的相对角度。
所述的上调节螺栓至少有两个,且位于在上调节座的边缘部分。作为优选所述的上调节螺栓位于上调节座的远离万向节的边缘部分,这样更方便快速的调整上调节座和下调节座相对角度。
所述的下调节座设有下调节螺栓,下调节螺栓垂直的贯穿下调节座,可用于调节下调节座与工件之间的角度。
所述的万向节为十字轴结构,包括处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一轴和第二轴,以及同处于另一轴线上第三轴和第四轴,其中所述的第一轴和第二轴通过轴承与上调节座连接,所述的第三轴和第四轴通过轴承与下调节座连接。
所述的上调节座设有用于安装磁力钻的固定板。
本实用新型万向调姿装置使用时避免了调整板的制作和调节,节约了大量人工,实现了不同角度孔的统一工艺快速加工。由于下调节座可以利用磁力底座吸合在加工件上,所以便于安装和拆卸。节约了大量加工工件的支架、支撑板,固定件等辅助部件,减少了大型工件的移动调整所需的人力和时间,大大提高了大型钢结构上斜孔的加工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有磁力钻的万向调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上调节座连同磁力钻改变角度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上调节座连同磁力钻改变另一角度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磁力钻万向调姿装置,包括上调节座4和下调节座2,磁力钻1通过固定板安装在上调节座4的一侧。
上调节座4和下调节座2通过十字轴结构相连接,该十字轴结构包括处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一轴7a和第二轴7b,以及同处于另一轴线上第三轴6和第四轴,其中的第一轴7a和第二轴7b通过轴承与上调节座4的底面连接,第三轴6和第四轴通过轴承与下调节座2的顶面连接,图中受视角影响第四轴被遮挡,另外还省略了与第三轴6和第四轴相配合的轴承。
上调节座4远离十字轴的边缘部分设有上调节螺栓5a和上调节螺栓5b,上调节螺栓5a和上调节螺栓5b垂直的贯穿上调节座4,上调节螺栓5a和上调节螺栓5b朝向下调节座2的端头与下调节座2接触配合。
另外由于使用时是将下调节座2固定在工件表面,为了获得合适的相对角度,下调节座2也设有下调节螺栓3,下调节螺栓3可以有多个,同上调节螺栓原理相同,其旋转时可调节下调节座2与工件之间的角度。
参见图2、3,分别调节上调节螺栓5a和上调节螺栓5b时,就可以改变上调节座4和下调节座2的相对角度。
利用本实用新型磁力钻万向调姿装置在钢板(材质:Q345B,厚度80mm)上加工与定位面成15°的斜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检测位置公差达到图纸要求。与现有预制特定支撑板的方法相比,节约了大量人工,大大缩短了加工斜孔的角度调节时间,实现了不同角度斜孔的统一加工,节约了辅助材料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天工(天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天工(天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79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