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携式电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66829.3 | 申请日: | 2011-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7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京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携式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燃料电池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进步,传统能源如煤、石油及天然气的消耗量持续升高,由于天然能源的存量有限,因此必须研发新的替代能源以取代传统能源,而燃料电池便是一种重要且具实用价值的选择。
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水电解的逆反应而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来说,其主要是由一薄膜电极组(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y,MEA)及两电极板所构成。薄膜电极组是由一质子传导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ce)、一阳极触媒层、一阴极触媒层、一阳极气体扩散层(gas diffusion layer,GDL)以及一阴极气体扩散层所构成。所述阳极触媒层与阴极触媒层分别配置于质子传导膜的两侧,阳极气体扩散层与阴极气体扩散层分别设置在阳极触媒层与阴极触媒层之上。另外,两电极板包括一阳极与一阴极,其分别配置于阳极气体扩散层与阴极气体扩散层之上。
燃料电池的燃料的选择性非常高,包括纯氢气、甲醇、乙醇及天然气等。举例来说,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DMFC)为目前业界常见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其直接使用甲醇水溶液当作燃料供给来源,并经由甲醇与氧的反应来产生电流。
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其逐渐被应用于手机等可携式电子装置。燃料电池的燃料会随着化学反应而逐渐减少,因此燃料的剩余量即代表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剩余电量。若燃料的剩余量可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外部直接被观察,则使用者可方便且精确地得知燃料电池电量状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燃料电池的燃料被 壳体暴露,让使用者便于观察燃料电池的电量状况。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一燃料电池及一燃料。壳体具有一容置槽,其中壳体表面具有一第一透明区域及一非透明区域。燃料电池配置于容置槽,其中燃料电池表面具有一第二透明区域。第一透明区与第二透明区域至少部分地重叠。燃料电池内配置的一燃料通过第一透明区域及第二透明区域显露于壳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还包括一荧光剂,其中该荧光剂配置于该燃料电池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还包括一浮标,其中浮标配置于燃料电池内而浮于燃料的液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燃料电池可拆卸地配置于容置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表面具有一开槽及设置于开槽上的一透明板,开槽及透明板构成第一透明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燃料电池表面具有一开槽及设置于开槽上的一透明板,开槽及透明板构成第二透明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另包括一显示器设于壳体的一上表面,其中壳体的第一透明区域与非透明区域位于一垂直于上表面的侧表面上。另外,第一透明区域呈长条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表面具有第一透明区域,燃料电池表面具有第二透明区域,且燃料电池内的燃料通过第一透明区域及第二透明区域显露于壳体上。由此,使用者可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外部直接观察燃料电池的燃料的剩余量,以方便且精确地得知燃料电池的电量状况。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3为图2的燃料电池的侧视图;
图4为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局部透视图;
图5为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电量降低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局部侧视图;
图7为图6的燃料电池的侧视图;
图8为图6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电量降低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电子装置
110、210:壳体
110a、210a:第一透明区域
110b:非透明区域
111a:上表面
111b:侧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68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染发剂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多功能核桃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