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尘器电机风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6332.1 | 申请日: | 201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1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朱云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星德胜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32 | 分类号: | F04D29/32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孙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尘器 电机 风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电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吸尘器电机风机结构。
背景技术
吸尘器电机是吸尘器的心脏,吸尘器电机由电机部分和风机部分组成,其中的风机部分包括动叶轮和定叶轮,动叶轮主要是产生风,当动叶轮高速旋转时,进风口处会产生负压形成真空,进而形成吸力,定叶轮的主要作用是使得动叶轮产生的风量更加平顺的释放出去,定叶轮风道的好坏,直接影响吸尘器电机的效率,专利2324957公开了一种吸尘器电机风机的改进结构,包括风罩、至于风罩内并且固定在外壳上的定叶轮、设于所述风罩和定叶轮之间并且固定于电机输出轴上的动叶轮,所述定叶轮端面的周缘上设有形成风道的导风板,所述吸尘器电机风机的改进结构使风罩的内端面与导风板的端面压紧,减小了风罩与定叶轮之间的间隙,增加了风罩与定叶轮之间的密封程度,减少了能量的损失,提高了真空度,改善了吸尘效果,但是,这种结构还是不能够使风罩与定叶轮之间完全密封,依然会造成一定风量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好,效率高的吸尘器电机风机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电机风机结构,包括风罩、设于所述风罩内并且固定于电机外壳上的定叶轮、设于所述风罩与所述定叶轮之间并且固定于电机输出轴上的动叶轮,所述定叶轮端面的周缘上设有导风片;所述导风片端面焊接有塑料压圈。
所述塑料压圈端面与所述风罩内端面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塑料压圈为同心排列的塑料压圈组。
优选的,所述塑料压圈的端面设置有凸边或者凹槽。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所述导风片端面与所述风罩内端面交接处焊接塑料压圈,消除了导风片与风罩之间的间隙,减少了风量的损失,提高了吸尘器电机风机的效率,同时增加了所述导风片的抗变形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尘器电机风机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尘器电机风机结构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尘器电机风机定叶轮的结构立体图。
其中:1.风罩 2.电机外壳 3.定叶轮 4.电机输出轴 5.动叶轮 6.导风片 7.塑料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吸尘器电机风机结构,包括风罩1、设于所述风罩1内并且固定于电机外壳2上的定叶轮3、设于所述风罩1与所述定叶轮3之间并且固定于电机输出轴4上的动叶轮5,所述定叶轮3端面的周缘上设有导风片6;所述导风片6端面焊接有塑料压圈7。
所述塑料压圈7端面与所述风罩1内端面紧密贴合。
所述导风片6上焊接所述塑料压圈7的步骤为:首先将所述定叶轮3与所述塑料压圈7放入治具;然后通过超声波焊接所述塑料压圈7和设于所述定叶轮3上的导风片6,使两塑料的接触面迅速熔化,并且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其融合为一体,焊接强度能够接近于原材料本体强度。
在所述导风片6上焊接了所述塑料压圈7后,所述动叶轮5产生的风将从所述导风片6形成的风道中通过,减少了风量的损失,提高了吸尘器的工作效率。
实施例2,
其余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塑料压圈为同心排列的塑料压圈组,能够更好的实现密封作用。
实施例3,
其余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塑料压圈的端面上设置有凸边或者凹槽。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所述导风片端面与所述风罩内端面交接处焊接塑料压圈,消除了导风片与风罩之间的间隙,减少了风量的损失,提高了吸尘器电机风机的效率,同时增加了所述导风片的抗变形强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星德胜电机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星德胜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63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