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切除过载或切除短路故障回路的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66124.1 | 申请日: | 2011-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6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田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东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杜树华 |
| 地址: | 11604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除 过载 短路 故障 回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切除过载或切除短路故障回路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变流设备中为了保证变流设备不过载或不发生短路损坏,在发生过载或短路故障时,要关闭整个设备的输出。这样虽然能够保护整个电流设备,但是会造成在多条输出回路的情况下,未发生过载或短路的回路也同时失电。带来不应有的供电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制的一种切除过载或切除短路故障回路的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切除过载或切除短路故障回路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载、短路检测单元、运算单元和回路控制单元;
所述过载、短路检测单元,由检测电路组成,该检测电路连接所述运算单元;
所述运算单元由I/O扩展器,单片机,I/O扩展器依次串联而成,两个I/O扩展器分别连接所述检测单元和电路控制单元;
所述回路控制单元由三极管、继电器串联而成,该三极管连接所述运算单元。
所述过载、短路检测单元包括电流互感器CT、整流器和电压比较器IC1:
所述电流互感器CT同电阻R1并联,其输出端连接到整流器的输入端;所述整流器的输出端依次串联电阻R2、并联电阻R3和并联电压保持电容C1后连接到电压比较器IC1的输入端I上;所述电压比较器IC1的输入端II连接到由电阻R4和变阻器R5构成的比较基准电路上;电压比较器IC1的输出端作为过载、短路检测单元的输出端。
包括过载、短路检测单元、运算单元和回路控制单元之间电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切除过载或切除短路故障回路的系统通过在每个回路上设置检测电路,在不影响回路自身的电路结构的情况下,实现了在毫秒级的时间内恢复整个用电器的供电。由于其结构简单,不仅便于大规模应用,而且成本非常低廉适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检测单元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3所示,1、一种切除过载或切除短路故障回路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载、短路检测单元、运算单元和回路控制单元;
过载、短路检测单元,由检测电路组成,该检测电路连接所述运算单元;所述电流互感器CT同电阻R1并联,其输出端连接到整流器的输入端;所述整流器的输出端依次串联电阻R2、并联电阻R3和并联电压保持电容C1后连接到电压比较器IC1的输入端I上;所述电压比较器IC1的输入端II连接到由电阻R4和变阻器R5构成的比较基准电路上;电压比较器IC1的输出端作为过载、短路检测单元的输出端。具体工作过程如下:首先由电流互感器CT采样送由D1-D4经整流器整流后后送入电压保持电容C1保持住采样信号,经过IC1比较后输出。
运算单元由I/O扩展器I,单片机,I/O扩展器II依次串联而成,两个I/O扩展器分别连接所述检测单元和电路控制单元。当连接所述过载、短路检测单元的I/O扩展器接收由电压比较器IC1输出的比较信号后,将信息传入单片机,单片机分析各回路传来的信号,对各回路是否有短路或者过载发生进行判定,判定完成后发出信号,输入所述I/O扩展器II对地址进行解析,并将信号发送到短路或者过载发生的回路。
回路控制单元的三极管接收I/O扩展器II发送的信号进行放大,进而控制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为常闭开关,在接收到放大信号后,开关打开,整个回路断开。
在发生短路或过载的电路开关断开后,单片机向回复设备发出开机指令,向未发生故障的回路供电。由于从检测到回复供电时间只有几十ms所以对一些不要求连续供电的设备是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东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东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61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