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TS流的节目收录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65963.1 | 申请日: | 2011-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7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陆毅;杨银忠;薛达新;陆旭明;黄志;胡惠菊;李柱;时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N21/236 | 分类号: | H04N21/23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蒋全强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ts 节目 收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广播电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基于TS流的节目收录系统。
背景技术
MPEG组织于1994年推出MPEG-2压缩标准,以实现视/音频服务与应用互操作的可能性,MPEG-2标准是针对标准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在各种应用下的压缩方案和系统层的详细规定。在MPEG-II标准中,为了将一个或更多的音频、视频或其他的基本数据流合成单个或多个数据流,以适应于存储和传送,必须对其重新进行打包编码,在码流中还需插入各种时间标记、系统控制等信息,最后送到信道编码与调制器。这样可以形成两种数据流——传送流(即Transport Stream,简称TS流)和程序流(即PS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应用。TS流是根据ITU-T Rec.H.222.0|ISO/IEC 13818-2 和ISO/IEC 13818-3协议而定义的一种数据流,其目的是为了在有可能发生严重错误的情况下进行一道或多道程序编码数据的传送和存储。这种错误表现为比特值错误或分组丢失。传送流由一道或多道节目组成,每道节目由一个或多个原始流和一些其他流复合在一起,包括视频流、音频流、节目特殊信息流(PSI)和其他数据包。其中PSI表有4种类型:节目关联表(PAT)、节目映射表(PMT)、网络信息表和条件访问表。传送流应用比较广泛,如视音频资料的保存、电视节目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及其网络等。
在节目后期制作中需要对众多外来节目进行收录,通常情况下需要收录央视和多个省级以上卫视播出的节目信号,以及一些临时性质的节目收录任务,收录时间从每天清晨持续到晚间,对于这些节目,若采用传统的人工收录,工作量虽不大,但时间跨度很大。因此在节目收录系统的设计上,需要考虑采用无人值班的自动收录模式,而传统的基于视频采集卡及视音频矩阵进行信号切换的收录模式是很难实现这种模式的。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基于TS流的节目收录系统,在这种系统模式下,由于系统无须配置任何视频卡,因此脱离了视频卡数量和收录节目通道数量的限制,而单机同时收录节目数量又限制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于全自动无人值班收录模式且信号质量较高的基于TS流的节目收录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TS流的节目收录系统,包括:用于接收有线电视射频信号的集成式传输流复用平台、用于接收卫星中频信号的卫星接收机、与集成式传输流复用平台和卫星接收机的视频信号输出端相连的TS流交换机、与TS流交换机的TS流输出端相连的TS流收录站点、TS流收录FTP站点和广播节目接收模块。
进一步,实现非线性编辑,所述TS流收录站点与一非编站点相连。
进一步,为通过IP方式对TS流进行传输,所述TS流收录FTP站点与一网络节目编辑站点相连。
进一步,为实现数字广播,所述广播节目接收模块与一数字调音台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基于TS流的节目收录系统,通过TS流收录系统的开发,不仅满足了对外来节目收录的需要,实现了收录系统的全自动无人值班收录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业务质量,而且通过IP方式对TS流信号进行传输和软件系统的开发,有效扩展了TS流节目信号在网站节目交流和接收备份等方面的应用,相比于传统的视音频收录模式,在设备投入和系统扩展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TS流的节目收录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本实施例的基于TS流的节目收录系统包括:用于接收有线电视射频信号的集成式传输流复用平台、用于接收卫星中频信号的卫星接收机、与集成式传输流复用平台和卫星接收机的视频信号输出端相连的TS流交换机、与TS流交换机的TS流输出端相连的TS流收录站点、TS流收录FTP站点和广播节目接收模块。所述TS流收录站点与一非编站点相连。所述TS流收录FTP站点与一网络节目编辑站点相连。所述广播节目接收模块与一数字调音台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未经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59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拨打测试仪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液晶电视装饰条及其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