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饰性取暖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64949.X | 申请日: | 2011-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3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亮;苏青;季宇;高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高新区非昔电热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D13/00 | 分类号: | F24D13/00;F24D13/02;F24D19/06;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景丰强 |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饰性 取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取暖器按照外形分类有浴霸、电热油汀、暖风机、小太阳、对流式取暖器等取暖装置,因为固有内在结构、使用环境、取暖方式和外形的限制导致取暖装置外观观赏性,形成造型单一,外观普通,美观性和装饰性较差的不足。
为追求装饰性的效果,现有技术里面也公开了一些取暖装置,如见申请号为200710070741.7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电热取暖器》(公开号:CN101363659A),该申请中取暖器可以嵌入墙壁,只保留面板在外表面,面板上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面板可以起到装饰效果,给家境增加美感,但上述申请面板的基本结构还是没有脱离传统取暖器的限制,其主要功能还是一块面板,装饰效果也较受限制。另外还可以参考申请号为02123675.5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装饰取暖两用电暖气》(公开号:CN1467439A),该申请通过例题造型胎层的造型来提高外观美感,对材料具有一定要求,不能大范围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并具有美化取暖环境的装饰性取暖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饰性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具有后端口,包括窗格层及设于窗格层四周的边框,该窗格层呈镂空状;
背板,盖设于前述外壳的后端口并与窗格层之间形成有内容空间;
发热层,设于前述的内容空间,通电后能发热;
辐射层,用于导热,设于前述内容空间并位于窗格层的内侧面与发热层之间;以及
隔热层,设于前述的发热层与背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的窗格层与边框为一体件或分体装配而成。
所述窗格层的内侧面与辐射层之间具有0.5~1cm间隙。这样辐射层就不直接与窗格层接触,从而降低热传导对窗格层的影响。进一步,所述窗格层的内侧面设有一用于限位辐射层的限位块。
作为优选,所述的发热层可以采用导电油墨、碳晶、碳纤维、镍铬合金或高分子导电膜做成的发热板或发热膜。
作为优选,所述的发热板或发热膜与温控开关、熔断器及电路板串联而形成发热回路,前述的电路板上具有温控器及电源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发热层通过辐射层散发热量,而辐射层通过窗格层的镂空部位向空间散热,隔热层保证热量尽可能多的由辐射层导热,背板则起到支撑作用,而窗格层可以美化设计,如仿古等,能带来美的享受,提高产品档次,同时,整体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快捷,体积较薄,利于安装,安装后隐蔽性也较好,儿童不易触碰到,安全温暖。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分解装配图。
图3为图1的立体剖视图。
图4为图1中发热层结构原理图。
图5为实施例2立体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装饰性取暖器包括外壳、背板5、辐射层2、发热层3及隔热层4,外壳具有后端口,包括窗格层1及设于窗格层1四周的边框,该窗格层1呈镂空状,背板5盖设于外壳的后端口并与窗格层1之间形成有内容空间,具体地,背板5用压条和钉子(图中无显示)固定在边框11上,当然也可以用胶粘、螺接等其他固定方式,这里不再列举。发热层3设于内容空间,通电后能发热,辐射层2用于导热,设于内容空间并位于窗格层1的内侧面与发热层3之间,隔热层4设于发热层3与背板5之间,窗格层1与边框11为一体件。
本实施例中的窗格层1用榆木制作木质仿古并作朱红色油漆处理,用经过烤漆的铝板2作为辐射层,结合图4所示,发热层3采用导电油墨做成的发热板31,发热板31与温控开关6、熔断器7及电路板8串联而形成发热回路,电路板8上具有温控器及电源开关(图中无显示)。温控开关6可以控制电流随在发热板31达到某一温度时打开或关闭电流,有熔断器7用以电流过载保护,温控器可探测显示室内温度,并调节取暖器的输入电流和温度。发热层3也可以采用碳晶、碳纤维、镍铬合金或高分子导电膜做成的发热板或发热膜。聚氨酯作为隔热层4,镀锌钢板或密度板作为背板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高新区非昔电热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高新区非昔电热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49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原生态金针梅茶制作工艺及产品
- 下一篇:板材以及用于制造板材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