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管承压式联集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64772.3 | 申请日: | 2011-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2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斌 | 
| 主分类号: | F24J2/46 | 分类号: | F24J2/46 |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 地址: | 650224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管 承压式 联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太阳能热水器承压式联集器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集中真空管太阳能热水供热水系统工程中,都是由多个真空管联集器串联、并联组成,每个真空管联集器的功能就是把每根真空管所产的热水汇集在一起,在通过循环管道与保温水箱连接,把热水输送到保温水箱中。输送的方式有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两种方式,由于工程安装条件限制和工程系统的增大,自然循环降低了真空管太阳能的循环效率,有时,整个真空管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都无法自然循环;这时,系统就必须采用强制循环的工作方式,强制循环就是真空管太阳能供热循环系统中增加了1个或多个循环动力源,把真空管和联集器中的热水送入到水箱中,此时,在整个真空管太阳能循环系统中,就存在着一定的压力。随着系统规模的增大系统管网的内部压力也就越大,普通真空管太阳能联集器循环水直接进入到真空管和联集器中,系统中压力有多大,真空管和联集器就要承受多大的压力。真空管与联集器之间的连接是采用硅胶圈弹性密封连接,由于真空管与联集器的连接方式使得真空管与联集器的这种普通结构无法承受系统内的压力,而会导致真空管爆管绷出,造成循环系统漏水,一方面循环水直接进入真空管和联集器中,水中的杂质不断沉淀,水垢的生成都将不断地降低系统的有集热效率,缩短真空管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式克服了现有真空管集热器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不会产生水垢和沉淀物;整套真空管太阳能供热水循环系统可在承压状态下工作, 集热腔、真空管又不需承压,确保系统长期稳定工作的真空管承压式联集器;解决了真空管热水器分体承压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由包括外壳、保温层、集热腔、真空管插口、热交换管、补液口、排气口组成,其特征在于,集热腔内设置有热交换管,热交换管的进出水口伸出外壳,在集热腔与外部之间设置有补液口与排气口。
本实用新型置于集热腔内的热交换管可为一根或一根以上,管形即可为直管,U型管,弯曲管,也可为异形管。
本实用新型还在热交换管的管身上设置有翼片,该翼片即可纵向围绕管身设置在热交换管上,也可横向分段设置在热交换管上。本实用新型热交换管即可是承压管,也可是非承压管。
集热腔(5)中有热交换管(1),真空管插口(6)是一边或者两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热交换管直接穿入集热腔,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使冷水在热交换管内流经集热腔时与集热腔内已被真空管集热器加热后的供至进行热交换,从而将热交换管中的冷水加热。因为集热腔内的工质并不参与循环,所以在集热腔及真空管内不会产生水垢或沉淀物,延长了真空管的使用寿命;而有压的循环水直接通过热交换管管内流经,并未对集热腔、真空管形成压力,从而保证了集热腔、真空管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即可用于家用太阳能热水器中,也可用于共用太阳能热水器系统中。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内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剖视爆炸示意图。
图3、为U型热交换管带纵向翼片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U型热交换管带纵向翼片的示意图。
图5、为热交换管在集热腔内为五根管的横截面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集中供热水系统工程中的系统原理图。
图中:1-热交换管、2-补液口、3-外壳、4-保温层、5-集热腔、6-真空管插口、7-排气口、8-翼片、9-工质补液器、10-补液管、11-保温水箱、12-下循环管、13-上循环管、14-排气止液阀、15-真空管承压联集器、16-真空管、17-循环泵、18-承压保温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3、保温层4、集热腔5、真空管插口6、热交换管1、补液口2、排气口7,其特征在于,集热腔5内设置有热交换管1,热交换管1的进出水口伸出外壳,在集热腔5与外部之间设置有补液口2与排气口7。真空管插口6只在联集器的一边开孔,热交换管1为U型管。
见图2,其他特征与图1相同,真空管插口6可以在联集器的两边都有开孔,管的横截面可任意选择,如圆管、方管、扁管等;管的材料可选择热传递较佳的材料,如铜、铝及其他合金等。
见图3、图4,本实用新型还可在热交换管1的管身上设置有翼片8,该翼片即可纵向围绕管身设置在热交换管1上,也可横向分段设置在热交换管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斌,未经张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47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空调热水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集热器的新型边框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