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铅酸蓄电池电极隔离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4175.0 | 申请日: | 201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6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冯作栋;陈默;吴涛;邓永超;曹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6 | 分类号: | H01M2/16;H01M2/3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05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电极 隔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电极隔离件,属于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铅酸蓄电池失效模式之一是蓄电池内部短路,其主要原因一是蓄电池极群侧面及极群上端铅绒堆积,使正、负极板接触而造成短路,二是隔板挤压腐蚀穿孔造成短路。
铅酸蓄电池普遍采用蓄电池用隔板隔离正、负极板,但在使用中经常会出现个别电池寿命提前终止,如处理不及时,很快会造成整组蓄电池失效。主要原因是现有蓄电池结构不能保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不出现内部短路的可能。事实证明,单纯采用耐酸绝缘隔板不能彻底解决目前铅酸蓄电池存在的内部短路问题,尤其在电池寿命中后期,隔板的腐蚀老化、活性物质的脱落等因素使蓄电池内部短路的几率大大增加,严重影响蓄电池的性能及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缺陷的,能够有效避免蓄电池内部短路,提高了电池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铅酸蓄电池电极隔离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铅酸蓄电池电极隔离件,包括正极板极耳,正极板极耳底部连接正极板横梁,正极板横梁底部连接有多跟排管,其特征在于:正极板横梁上设有正极板护套,正极板护套的形状与正极板横梁相适应,正极板护套顶部开有与正极板极耳相适应的开口。
设置开口是为了将正极板护套穿过正极板极耳后套装在上正极板横梁部位。
所述的排管卡入正极板护套的底部,卡入高度为4~6mm,可将靠近正极板横梁的排管根部保护4~6mm,可以有效防止蓄电池使用过程中由于正极板的生长而带来的铅绒短路隐患。
所述的正极板护套由耐酸绝缘的材料制成,采用高分子材料注塑或吸塑成型,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耐酸性能、耐高温性能及抗老化性能。
蓄电池装配前,将正极板护套套装在正极板横梁部位,然后进行后续的极群组装配即可,可以有效阻断极板导电部位与其它部件短路的通道,采用耐酸绝缘材料的正极板护套,可对正极板横梁进行绝缘处理,将正极板导电部位进行防护,可以有效解决蓄电池内部短路问题,不但将正极板导电裸露部分进行有效绝缘隔离,而且对蓄电池使用过程中由于正极板生长带来的铅绒短路隐患进行了防护,确保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不会出现内部短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铅酸蓄电池电极隔离件通过将正极板护套套装在正极板横梁部位,可以有效阻断极板导电部位与其它部件短路的通道,采用耐酸绝缘材料的正极板护套,可对正极板横梁进行绝缘处理,将正极板导电部位进行防护,可以有效解决蓄电池内部短路问题,不但将正极板导电裸露部分进行有效绝缘隔离,而且对蓄电池使用过程中由于正极板生长带来的铅绒短路隐患进行了防护,确保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不会出现内部短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正极板极耳;2、正极板横梁;3、排管;4、正极板护套;5、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正极板极耳1底部连接正极板横梁2,正极板横梁2底部连接有多跟排管3,正极板横梁2上设有正极板护套4,正极板护套4的形状与正极板横梁2相适应,正极板护套4顶部开有与正极板极耳1相适应的开口5。
排管3卡入正极板护套4的底部,卡入高度为4~6mm,可将靠近正极板横梁2的排管3根部保护4~6mm,可以有效防止蓄电池使用过程中由于正极板的生长而带来的铅绒短路隐患。
蓄电池装配前,将正极板护套4套装在正极板横梁2部位,然后进行后续的极群组装配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41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无烟煤型煤生产的配料生产线
- 下一篇:薄纸造纸机及制造薄纸纸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