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输送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3365.0 | 申请日: | 201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1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宋顺军;罗先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金瑞建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5/02 | 分类号: | B65G45/02;B65G33/24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装置,特别是涉及对螺旋输送机中间吊轴的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螺旋输送机是建筑机械中较为常用的粉料输送设备,其应用相当广泛。在实际使用中,中间吊轴润滑不良是造成螺旋输送机吊轴轴承及密封件损坏的主要原因。因螺旋输送机安装位置较高,并且现有螺旋输送机中间吊轴润滑普遍采用手动润滑,需人工手动加注润滑油,操作不便且比较麻烦。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因润滑不良造成中间吊轴磨损,密封件失效,从而缩短了螺旋输送机使用寿命。
随后出现了专利号为:200820230812.5 申请日为:2008-12-15的技术方案,该专利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油杯,所述油杯上端设置有加油口,并且设置有一个调节针阀贯穿所述油杯的内腔,该调节针阀的上端伸出所述油杯上端面且与调整螺母衔接,所述调节针阀下端与所述油杯下端面上设置的排油口相对应,通过调整螺母控制调节针阀的开度能够合理调节排油量,所述排油口上设置有中空的安装底座,便于和螺旋输送机吊挂连接'同时作为润滑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依然存在下列不足:
1、需要人工控制调节针阀,不能实现自动控制的效果;
2、不能实现雾状油润滑;
3、对输送材质造成一定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与输送机电机同步点动工作的密封润滑装置,而且润滑油位雾状。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螺旋输送机,包括中间吊轴和输送管,中间吊轴设置在输送管内,还包括控制板、输气管、电动开关、供油箱和油管,控制板与电动开关连接,输气管经电动开关连接到供油箱的一端,油管连接在中间吊轴的供油孔与供油箱另一端。
还包括电机,所述控制板的一端与电机电源连接。
所述电动开关为电磁阀。
所述供油箱上还设置有流量调节开关。
所述控制板包括24V变压器和整流电路。
其工作原理为:螺旋输送机电机在通电运转时,控制板通过与之并联的线路同时得电。控制板将电机AC380V电源进行转换后为电磁阀提供DC24V电源。因螺旋输送机为间断工作,从而实现了电磁阀的间断供电。螺旋输送机工作同时空压机或外部气源提供气源给电磁阀,通过电磁阀的间断供电实现了配油器气源的输入和断开。当配油器得气时,配油器将油杯中的润滑油雾化注入润滑管路,经过管路将润滑油输送至螺旋输送机中间吊轴运转部位,从而实现了螺旋输送机中间吊轴的自动润滑,并达到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螺旋输送机维护保养工作变得非常简便。由于增加了供油箱,供油箱内的润滑油在气流的作用下自动向油管供油,因此中间吊轴润滑由系统自动完成,无需人工频繁手动加油,在工作中只需定时将油杯中润滑油加满即可,从而减少了人工加油次数。
2、由于控制板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与电磁阀连接,通过电磁阀的开、闭来控制气管中的气流,再由气流带动供油箱内的润滑油,因此润滑过程与电机是同步工作。控制板系统在螺旋输送机运转时自动加油,在螺旋输送机停止时暂停加油,这样使中间吊轴运转部位在工作时长期处于润滑状态,从而提高了螺旋输送机中间吊轴及其密封件的使用寿命。
3、因中间吊轴运转部位长期保证一定的润滑油压,中间吊轴密封件内外存在一定压差,使其达到了较好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螺旋输送机,包括依次经联轴器连接的电机1、减速机、前轴承装置、螺旋体、中间吊轴5、后轴承装置,前轴承装置、螺旋体13、中间吊轴5和后轴承装置设置在输送管内12,输送管12靠近电机1端上设置有进料口3,远离电机端设置有出料口10,还包括控制板2、输气管11、电动开关9、供油箱7和油管6,控制板2经电源线4与电动开关9连接,输气管11经电动开关9连接到供油箱7的一端,油管6连接在中间吊轴5的供油孔与供油箱7另一端。所述电动开关9为电磁阀。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金瑞建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金瑞建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33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犁式卸料器
- 下一篇:夹辊式皮带防倒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