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浇口脱模防飞散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62752.2 | 申请日: | 201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1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胡友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理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44 | 分类号: | B29C33/44;B29C45/38;B29C45/4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赵臻淞 |
地址: | 21402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浇口 脱模 飞散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是注塑模浇口的脱模防飞散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塑料模具采用顶杆对浇道内凝料进行顶出,对于如图1所示的U形浇道,直接采用顶杆顶出时,由于塑料弹性以及U形的结构弹性,会发生凝料飞散跳出,这种现象非但不利于机械手抓料取出,而且无法控制的跳动可能会使废料挂在模具或设备上,造成模具或者设备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塑料模浇道凝料脱模时易跳动飞散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浇口脱模防飞散结构,从而可以防止浇道凝料脱模时跳动飞散,确保模具与设备的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浇口脱模防飞散结构,在动模的浇道入口部位设置有流道拉料套,流道拉料套尾部的凸台由模板上的沉孔进行滑移限位;流道拉料套中心设置有顶杆孔,内置可移动的顶杆,顶杆孔前端开口处设置有倒锥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顶杆外部设置流道拉料套,在顶料时先通过流道拉料套拉住浇道凝料,在完全离开模具后再由顶杆顶出,因此不会发生浇道凝料弹跳和飞散的情况,工作稳定,便于机械手夹持,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与设备模具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动模3的浇道入口部位设置有流道拉料套2,流道拉料套2尾部设置有凸台,在动模3模板上加工有沉孔,可以使流道拉料套2上下滑移距离H;流道拉料套2中心设置有顶杆孔,顶杆4可以在顶杆孔内部上下滑动,顶杆孔前端开口处设置有倒锥面5,锥度为0.2°~0.5°。
实际工作时,模具分型面分开后,顶料板推动顶杆顶出,将浇道凝料1从浇道中顶出,此时由于存在顶杆孔前端倒锥面5,浇道凝料1带动流道拉料套2一起向外运动;当流道拉料套2完成位移H,凸台与模板沉孔底壁接触后,流道拉料套2被限位停止继续运动,此时顶杆4继续顶出将浇道凝料1继续向前推进,浇道凝料1克服了拉料阻力,与流道拉料套2分离;由于此时浇道凝料1两端的U形浇道已经完全离开了动模,因此不会发生弹跳和飞散,而是稳定的被顶杆顶出,实现脱模,便于机械手夹持。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理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理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27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棚支护装置
- 下一篇:含伸缩梁的整顶梁液压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