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精度冲凸模具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62750.3 | 申请日: | 2011-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7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理昌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赵臻淞 |
| 地址: | 21402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精度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领域,尤其是高精度的冲凸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金属冲压零件上常利用冲凸结构实现组装定位、连接等功能。传统的冲凸模具如图1所示,凹模3中部设置有凹模孔4,凹模3固定在凹模板2中,其末端通过凹模垫板1进行支撑;冲头7前部设置有挤压凸台,工作时冲头7对金属件6进行局部挤压,将部分金属挤压至凹模孔4内形成凸柱5。但是这种结构存在如下缺点:(1)下压行程通过压力机进行控制,由于安装的误差或者冲头磨损,导致被挤压的凸柱高度不稳定,难以有效实现定位或连接的功能;(2)由于金属板材表面存在油渍与污物,在一段时间冲压后这些污物会集聚在凹模孔内,导致孔堵塞,进而也影响冲制效率和产品质量;(3)凸柱易卡在凹模孔内,造成卸料不畅,严重时甚至会损坏模具与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冲凸生产中存在凸柱高度不稳定,产品质量不一致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高精度冲凸模具结构,从而可以保证凸柱的冲凸高度,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精度冲凸模具结构,冲头前部的挤压凸台对金属件进行局部挤压,将部分金属挤压至凹模孔内形成凸柱,在凹模的凹模孔内设置有卸料顶针,在卸料顶针尾部设置有复位弹簧,卸料顶针的头部略凸出于凹模顶面;卸料顶针可以在凹模孔内上下运动,卸料顶针尾部端面至凹模垫板之间的距离等于被冲凸金属件的凸柱高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冲凸模具凹模孔内设置卸料顶针,利用卸料顶针的位移量对冲凸凸柱高度进行控制,一方面可以保证高精度的凸柱高度,同时可以及时清理凹模孔内的污物,保证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冲凸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工作示意图(冲制前)。
图3同图2,为冲制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4同图2,为冲制后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凹模3固定在凹模板2内,凹模3的凹模孔4内设置有卸料顶针8,在卸料顶针8尾部设置有复位弹簧9,卸料顶针8的头部略凸出于凹模顶面;卸料顶针8可以在凹模孔4内上下运动,位移量为顶针尾部端面至凹模垫板1之间的距离H(如图2所示),此H值等于被冲凸金属件6的凸柱5高度h(如图4所示)。
实际工作时,如图2至图5所示,工作前时卸料顶针8的头部略凸出于凹模顶面;冲头7动作,其头部挤压凸台对金属件6进行局部挤压,将部分金属材料挤压至凹模孔4内形成凸柱5,由于凸柱顶部被卸料顶针8的头部有效顶住,且凸柱高度由卸料顶针8的有效位移所控制,因此可以成型出高精度的凸柱高度h,避免因为冲头过压形成的不稳定的凸柱高度。在冲压完成后,冲头回退,卸料顶针8在复位弹簧9的作用下顶出,一方面将凸柱5从凹模孔中顶出完成卸料,同时也可以把孔内的油渍与污物排出,防止其积聚造成不良影响。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理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理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27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件封口机的旋挤封口装置
- 下一篇:凹陷铁皮修复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