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酿酒冷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1724.9 | 申请日: | 201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1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魏华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华海 |
主分类号: | C12G3/00 | 分类号: | C12G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 51106 | 代理人: | 贺元 |
地址: | 618200 四川省德阳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酿酒 冷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酿酒行业,具体是一种白酒酿造时对曲酒蒸汽的冷却器。
背景技术
在酿酒行业中,特别是在白酒酿造时,冷却器是必需设备,但是传统的酿酒冷却器(如图3所示),是一个双层筒型结构,井口1设置在顶部、出酒管10设置在底部,其筒型结构的内层是注入曲酒蒸汽的容器,外层是冷凝腔体15,该冷凝腔体15沿圆周面设置,通过冷却水导流管14注满并更换其中的冷却水,使冷却水与曲酒蒸汽换热,使得曲酒蒸汽冷却、冷凝我为酒液。但是,该传统酿酒冷却器由于自身的结构限制,体积十分庞大,但是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即热交换面积)却只在内、外层之间的圆周面上,相对而言很小,因此冷却效率低下、冷却效果不好。同时,由于冷凝腔体15内部空间大,曲酒蒸汽在冷却器内不能第一时间冷凝,出酒率低、冷却水使用量大。同时,为使得该冷却器安放稳定,底部设计为平底结构,使得冷却器内层容易屯酒,从而影响酒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效果较好的酿酒冷却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酿酒冷却器,所述冷却器是一个密封容器,密封容器上设置有蒸汽入口、出酒口和冷却装置,所述密封容器由若干根导管和上、下腔体构成,导管呈管阵排列在上、下腔体之间,联通上、下腔体的内部;所述蒸汽入口设置在上腔体的顶部、出酒口设置在下腔体的底部;所述冷却装置设置在导管内部或导管表面。
所述冷却装置内部填充冷却介质,且冷却装置的两端设置有冷却介质的输送和收集装置。
所述蒸汽入口与上腔体的连接处具有锥形过渡面,该锥形过渡面的大口朝下。
所述下腔体的底面呈锥形,该锥形底面的大口朝上,出酒口设置在锥形底面的底部。
所述上腔体底面与导管的联通处的过渡面是一个“R”形过渡面。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这种结构的冷却器与现有的传统冷却器相比,将原来的筒型冷却腔体,改为管阵式套管状的冷却结构,在减小冷却器体积的同时,大大增加热交换面积,冷却效果明显增强,出酒率高;冷却器内部的多处锥面设计和“R”形过渡面设计,使得冷却器内无尾酒囤积,避免冷却器内部囤积的尾酒与下一甑的优质曲酒混合,大大确保了酿酒的质量。结构简单、装配、使用和维护方便,易于大规模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酿酒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1-蒸汽入口,2-锥形过渡面,3-上腔体,4-上管板,5-导管,6-冷却水管,7-下管板,8-下腔体,9-出酒管固定板,10-出酒管,11-锥形底面,12-出酒口,13-支脚,14-冷却水导流管,15-冷凝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酿酒冷却器,是一种双层冷却、多管阵列式酿酒冷却器。该酿酒冷却器是一个密封容器,密封容器上设置有蒸汽入口1、出酒口12、冷却装置和支脚13。
密封容器由上腔体3、若干根导管5和下腔体8构成,且上腔体3的底面对应下腔体8的顶面是两个相同大小、位置对应的圆形管板,分别称之为上管板4和下管板7。上管板4和下管板7水平布置,导管5竖直方向布置、呈管阵状均匀排列在上腔体3和下腔体8之间,并且将上腔体3和下腔体8的内部联通,使得上腔体3、若干根导管5和下腔体8三者构成一封闭容器。
蒸汽入口1设置在上腔体3的顶部,且蒸汽入口1与上腔体3的连接处具有锥形过渡面2,该锥形过渡面2的大口朝下,同时,上管板4也是一个大口朝下的锥形板,使得蒸汽尽量均匀地输送到上管板4的表面上的每一个导管5内。且上管板4上、与导管5的联通处的过渡面是一个“R”形过渡面(如图2所示),这种圆弧设计使得上管板4上不易存酒,将冷凝得到的酒液全部输送到导管5内。
下腔体8的底面是一个锥形底面11,该锥形底面11的大口朝上,出酒口12设置在锥形底面11的底部,通过连接出酒管10将冷凝的酒液送出。
支脚13具有若干根、对称布置在下腔体8的底面圆周上,支承整个酿酒冷却器,并且使下腔体8的底部悬空。同时,支脚13上还设置有出酒管固定板9,固定和支承出酒管10。
酿酒冷却器的冷却装置内部填充冷却介质,且冷却装置的两端设置有冷却介质的输送和收集装置。出于经济性和实用性的考虑,一般采用水作为冷却介质,本实施例中,将该冷却装置设计为冷却水管6。冷却水管6可以沿导管5轴向设置在导管5的内部,或者套接在导管5的表面上。本实施例中,冷却水管6沿导管5轴向设置在每根导管内部,两端分别与冷却水的输送装置、经过换热后的高温水的收集装置相连。如果想进一步加强冷却的效果,还可以在导管5的外表面上再套接更大尺寸的冷却水管6,或者采用其他结构形式的冷却装置,达到双重冷却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华海,未经魏华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17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中期相制备仪器
- 下一篇:三苯的回收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