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修复防砂筛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0954.3 | 申请日: | 201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2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平;智勤功;孙德旭;赵益忠;周灿;杜鹏;梁伟;贾维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08 | 分类号: | E21B43/08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李夫寿 |
地址: | 10002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修复 防砂筛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工艺中的防砂完井用井下作业工具,尤其涉及一种自修复防砂筛管。
背景技术
石油开采中,弱胶结或未胶结油藏中生产原油常要进行油井防砂。传统防砂方法是应用滤砂管及砾石充填或压裂充填防沙方式。这种滤砂管防沙方式为石油开采作出了贡献,但同时存在着如下的缺点或不足:①如果防砂筛管受损,砂粒直接进入井眼,造成井眼堵塞,从而降低油井生产率;②易造成井下设备受冲蚀破坏而导致地面出砂,进而造成地面设备的冲蚀损坏;③易使分离器内充满砂粒,甚至导致油井报废;④增加后续作业费用,并对生产造成极坏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修复防砂筛管,采用割缝内管及在割缝内管上安置流动挡板的结构,既提高出砂井的防砂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又有效地克服或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或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修复防砂筛管,包括上接头、打孔基管、外部护罩、流动挡板、下接头、割缝内管及外部绕丝管。所述上接头内顺次连接有打孔基管、隔缝内管、流动挡板,上接头外顺次连接有外部护罩和下接头,外部护罩上安装有外部绕丝管。
其中,所述外部绕丝管安装于外部护罩的上部和下部。所述割缝内管连接于打孔基管的上部和下部。所述流动挡板安装于割缝内管的顶端和尾端部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1、拓展简便且成本较低的独立防砂筛管完井的应用领域;
2、与分段隔离、流入控制装置和/或智能完井设备结合运用,可增加生产管理的灵活性;
3、应用于超长或多分支井完井中,可采取简单防砂方法,最大化油藏接触面积;
4、在油井出砂状况不确定的情况下,筛管可独立完井,开采分段油藏;
5、应用于修井作业无法实施的地区,增加油井产量和采收率;
6、为修井作业提供简单可靠的防砂工具选择;
7、减少停工时间和作业频率;
8、增加修井可靠性以获得额外产量和采收率;
9、通过将筛管受损部分隔离在局部范围,减缓筛管受损,此过程中产出液可通过筛管未受损部分持续生产;
10、利用多重防砂机构和挡板扰流提高出砂井生产的可靠性并延长其寿命。
11、减少因筛管失效而需要修井的次数,延长油井生产周期,增加采收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一种自修复防砂筛管,包括上接头1、打孔基管2、外部护罩3、流动挡板4、下接头5、割缝内管6及外部绕丝管7。上接头1内顺次连接有打孔基管2、隔缝内管6、流动挡板4,上接头1外顺次连接有外部护罩3和下接头5,外部护罩3上安装有外部绕丝管7。
外部绕丝管7安装于外部护罩3的上部和下部。割缝内管6连接于打孔基管2的上部和下部。流动挡板4安装于割缝内管6的顶端和尾端。
当本实用新型下入到设计位置并投产后,随着生产的进行,如果下部管柱失效后,地层砂会沿着失效位置进入到割缝内管6的内部并最终流入到绕丝管内部,随着地层砂的慢慢堆积,最终砂子会堆满下部防砂管,这样就会导致流动阻力增大,从而流体最终无法通过,下部防砂管住失去作用,而上部防砂管柱可以继续生产,从而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实现自修复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09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媒体访问控制协议
- 下一篇:高压管汇台油嘴套泄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