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式窑炉窑车U型凹凸弹性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0040.7 | 申请日: | 201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2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汪寿平;王立新;汪翔宇;高波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奥特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9/26 | 分类号: | F27B9/26;F27B9/30 |
代理公司: | 唐山顺诚专利事务所 13106 | 代理人: | 于文顺 |
地址: | 063020 河北省唐山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式窑炉窑车 凹凸 弹性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式窑炉(含隧道窑、车底炉)窑车U型凹凸弹性密封装置,属于隧道窑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隧道式窑炉(含隧道窑、车底炉)是通过窑(台)车上装载制品经预热、高温烧成和冷却三个阶段完成制品生产的,由于窑(台)车的上部是高温环境,而窑(台)车下部则要求低温环境(一般要求小于100℃),才能保持窑(台)车长时间的安全运行,目前人们普遍采用的技术是:在合理设计窑(台)车衬砖的前提下,在窑(台)车与窑之间采用曲折密封和砂封槽进行密封,也有将窑(台)车底部设置车下平衡压力的通风系统来阻止窑上部的热气流向窑车下部流窜,这些背景技术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车下温度,但由于两辆窑(台)车之间砂封板接头处的缝隙仍然向车下泄露高温气流,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窑(台)车下部温度过高而导致窑车轴承烧死,车下轨道等金属构件变形进而发生倒窑事故,严重影响窑炉的正常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式窑炉窑车U型凹凸弹性密封装置,可大幅度降低车下温度,从而可保证隧道式窑炉及其窑(台)车的长期正常安全运行,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隧道式窑炉窑车U型凹凸弹性密封装置,包含窑车、车架、凹凸弹性密封,在隧道式窑炉窑车的车架端部、两辆窑车之间设置凹凸弹性密封。
所说的凹凸弹性密封分为直型凹凸弹性密封和U型凹凸弹性密封;在隧道式窑炉窑车的车架端部、两辆窑车之间设置两道凹凸弹性密封,一道直型凹凸弹性密封和一道U型凹凸弹性密封。
所说的凹凸弹性密封由凸式密封和凹式密封构成,凸式密封是由刚性材料制成凸式密封,凹式密封是在槽内填充软性耐火材料制成的凹式密封,两辆窑(台)车车架相互咬合,凸式密封和凹式密封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凹凸弹性密封,既可阻止火焰的下窜,又能使窑(台)车之间弹性连接不至于损坏窑(台)车及其衬砖。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技术是U型凹凸弹性密封杜绝了砂封板接头处的漏火问题。所说的隧道式窑炉,包含隧道窑、车底炉;窑台车包含台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凹凸弹性密封,既可阻止火焰的下窜,又能使窑(台)车之间弹性连接不至于损坏窑(台)车及其衬砖,可大幅度降低车下温度,从而可保证隧道式窑炉及其窑(台)车的长期正常安全运行,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附图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窑车车架平面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窑车A-A剖面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窑车B-B剖面示意图;
图中:窑车1、车架2、直型凹凸弹性密封3、U型凹凸弹性密封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隧道式窑炉窑车U型凹凸弹性密封装置,包含窑车1、车架2、凹凸弹性密封,在隧道式窑炉窑车的车架端部、两辆窑车之间设置凹凸弹性密封。在隧道式窑炉窑车的车架端部、两辆窑车之间设置两道凹凸弹性密封,一道直型凹凸弹性密封3和一道U型凹凸弹性密封4。所说的凹凸弹性密封由凸式密封和凹式密封构成,凸式密封是由刚性材料制成凸式密封,凹式密封是在槽内填充软性耐火材料制成的凹式密封,两辆窑(台)车车架相互咬合,凸式密封和凹式密封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凹凸弹性密封。在窑(台)车在高温环境下运行过程中,为防止火焰沿窑(台)车车架2的前后接头处向车下窜入,U型凸式刚性密封和U型凹式软性密封的相互咬合形成一种U型凹凸弹性密封4,既阻止了侧面砂封板处的火焰下窜,又与直型凹凸弹性密封3一起形成双保险,阻止了窑(台)车车架上部的火焰下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奥特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唐山奥特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00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