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吨位钢吊车梁的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59863.8 | 申请日: | 201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0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晏金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6/00 | 分类号: | B66C6/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伍贤喆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吨位 吊车 加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吊车梁加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吨位钢吊车梁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大量中小企业的工业厂房中存在着很多小吨位的钢吊车梁,小吨位钢吊车梁普遍存在吊车梁截面小,刚度偏小的问题,而且多数没有制动结构,当吊车起重能级增大后,原吊车梁强度会出现明显不足,而且原吊车梁刚度也很难满足规范规定的挠度容许值。随着我国重工业能级的不断提升,吊车起重能级需求也越来越大,如果能通过加固老吊车梁提升承载能级使其得以可持续利用,则避免了原厂房重建所需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同时又可大大加快厂房改造周期,符合现今倡导的低碳经济的方式。
现有中国专利200820302851.1中公开了一种钢吊车梁的加固结构,在钢吊车梁与厂房钢柱之间连接斜撑柱来加固吊车梁,斜撑柱可连接在厂房柱的中段或底端。若斜撑柱连接在厂房柱的中段,则吊车荷载产生的剪力将会直接作用在厂房柱半腰位置,对原厂房柱非常不利,甚至需要加固厂房柱,增加了加固量。若斜撑柱连接在厂房柱的底端,对原厂房的基础会产生水平剪力,可能导致原厂房柱的地基基础承载力不足,而加固老厂房的地基基础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最后对于钢吊车梁而言,下翼缘钢板受拉,易疲劳损坏,因此斜撑柱与原吊车梁下翼缘不宜施焊,故此方法不适合小吨位吊车梁的加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吨位钢吊车梁的加固结构,该加固结构焊接工作量降至最低,且施焊过程避免了仰焊,操作位置好,又不需拆除原有吊车轨道,非常利于施工,大大降低了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小吨位钢吊车梁的加固结构,包括角钢和支撑板,所述的角钢共有一对,对称设置在上翼缘钢板两侧,上翼缘钢板和角钢之间由单边坡口对接焊固定,所述的支撑板焊接固定在加劲板上,加固上翼缘钢板与加劲板。
所述支撑板的侧边焊接固定在加劲板上,支撑板的顶边顶紧上翼缘钢板
所述的支撑板为直角梯形。
本实用新型小吨位钢吊车梁的加固结构,由于小吨位吊车梁上翼缘钢板普遍较薄,采用角钢进行加固后,上翼缘钢板变成非悬臂端,很好的解决了加固后上翼缘钢板宽厚比超限的问题。另外角钢和原吊车梁上翼缘钢板采用单边坡口对接焊,对原结构损伤小,每根吊车梁仅两条焊缝;同时支撑板的侧边焊接固定在加劲板上,支撑板的顶边与上翼缘钢板顶紧不焊,整体的焊接工作量降至最低,且施焊过程避免了仰焊,操作位置好,又不需拆除原有吊车轨道,非常利于施工,大大降低了对企业生产的影响;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加固后,使原有吊车梁得以可持续利用,适应吨位不断增大的吊车运行要求,避免了原厂房重建所需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同时又可大大加快厂房改造周期,符合现今倡导的低碳经济的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小吨位钢吊车梁的加固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翼缘钢板、2加劲板、3角钢、4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小吨位钢吊车梁的加固结构,包括角钢3和支撑板4,所述的角钢3共有一对,对称设置在上翼缘钢板1两侧,上翼缘钢板1和角钢3之间由单边坡口对接焊固定,这种焊接方式对原结构损伤小,每根吊车梁仅两条焊缝,焊接工作量降至最低,且施焊过程避免了仰焊,操作位置好,又不需拆除原有吊车轨道,非常利于施工,大大降低了对企业生产的影响;同时在上翼缘钢板1与加劲板2之间每隔一定距离就设置一块支撑板4,以增强原吊车梁的整体刚度和抗扭性能,支撑板4的侧边焊接固定在加劲板2上,支撑板4的顶边顶紧上翼缘钢板1以减少焊接量。
本实施例可进一步描述为,所述的支撑板4为直角梯形,这样不但减轻了设备整体的重量,还能保证原有的结构刚度。
采用本实用新型对一例建于2005年,跨度21m,柱距6m,两台5T电动单梁吊车,采用焊接式钢吊车梁,吊车轨高9m,进行加固后。进行验算数据如下表1所示,各项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98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髌骨骨折用固定装置
- 下一篇:进出境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处理用熏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