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压电作动的液力主动隔振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20059802.1 申请日: 2011-03-09
公开(公告)号: CN201973165U 公开(公告)日: 2011-09-14
发明(设计)人: 率志君;李玩幽;卢熙群;肖友洪;张博;陈春来;翁俊;周盼;杜敬涛 申请(专利权)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主分类号: F16F15/027 分类号: F16F15/027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压电 力主 动隔振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振动主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振动控制工程领域中,振动主动控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在工程中应用。目前常用的作动器按作动原理分为:电磁式、电动式、磁流变液、电流变液、磁致伸缩、压电式等。其中,压电式作动器具有出力大、变形小的特点,为了获得较大的作动位移,压电作动器一般做成压电堆,并借助杠杆机构放大位移。基于固体与固体的接触传力作用设计的压电堆已经应用与悬臂梁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中,例如:杨智春,王巍,谷迎松,李斌等.一种弯曲型压电堆作动器的设计及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J],(振动与冲击,2009,28(9):130-134);压电作动器在主动控制中的应用规律与效果评估也得到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例如:胡芳,张志谊,华宏星等.振动控制中压电作动器非线性的补偿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0,29(11):55-60);基于压电效应的液力作动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案与管路流体压力脉动的抑制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管路流体压力脉动控制的方法有很多种。有人设计了流固耦合振动的结构共振液压脉动滤波器应用于泵源液压系统的振动噪声控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何志勇,何清华,李自光等泵源液压系统压力脉动抑制方法研究[J],(起重运输机械,2010(10):24-26);为了解决单点消振时寻找最佳消振位置比较困难的问题,一种分布式流体脉动主动控制方法也被设计并应用于飞机液压能源管路的压力脉动引发的流固耦合问题的解决中,例如:欧阳平超,焦宗夏,刘红梅等分布式液压流体脉动主动控制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33(9):1060-1063),具体方法是采用多个主动消振阀和压力传感器进行分布式控制;在管路脉动压力的多种抑制方法中,除了基于伺服阀的控制系统,运用压电材料和压电效应来实施控制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例如:李树立,焦宗夏液压流体脉动主动控制研究现状与展望[J],(机床与液压,2006(9):243-246);费仁元,尹善贞.管道有源消声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动向[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29(3):257-262)。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固液耦合振动主动控制的基于压电作动的液力主动隔振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包括主油缸、密封端盖、输入活塞、压电片、输出活塞;输入活塞和输出活塞位于主油缸内,两个活塞之间连接有中部牵引弹簧;密封端盖上开有防尘气孔,密封端盖安装在主油缸上、用来封闭整个工作行程空间;压电片布置在输出活塞上表面中央位置,调控液压油的脉动压力;输入活塞上有阻尼孔;输入活塞和输出活塞之间充满液压油,构成阻尼器的能量耗散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

1、主油缸内靠近密封端盖的部位以及靠近地脚的部位分别设置上止点凸块限位器与下止点凸块限位器。

2、还包括主动控制器,压电片的电极从主油缸壁引出,与电压主动控制器连接。

3、输出活塞的下方安装输出活塞传感器,用来拾取误差信号,将误差信号引出油缸与主动控制器相连。

4、输出活塞下部设置底部支撑弹簧,底部支撑弹簧下方与一安装定位盘固连。

运用压电材料控制管路脉动压力的方法分为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本发明人曾将压电材料布置于待控管路段的外壁,压电材料接收控制信号之后变形产生的控制力直接作用于管壁,再由管壁的微小变形对液体施加与液体脉动频率相等、相位相反的控制力(率志君.充液管道压力脉动有源控制实验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2006);为了提高作动力的效率,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另外一种方式,将压电材料布置于管路内部的流场中,流固耦合,控制力和激励力均直接在流固两态的物质之间传递。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形式与前一种形式相比,压电作动器的形变输出力由于接触面积的增大而增加,提高了控制效率。本实用新型将被隔振设备的振动转化为液体的脉动压力,采用压电陶瓷环片控制液体的脉动压力,使得被隔设备向基础传递的振动最小。与基于压电作动器的管路脉动主动控制装置相比,多设计了一个输出活塞,将液体力再次转化为固体力,其目标是控制输出活塞所受的脉动液压力,此外控制方法也不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98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