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果包装箱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59596.4 | 申请日: | 2011-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0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杰 |
| 主分类号: | B65D85/34 | 分类号: | B65D85/34;B65D81/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果 包装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箱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水果包装箱。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03227510.2名称为《杨梅组合式包装箱》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结构,其结构具有底面和周壁封闭、上端敞开的箱体,在其敞开端设计有箱盖,在箱体内置放有2个内箱,在箱体内固定连接有一块竖板,该竖板将2个内箱隔开,在箱体外套装有外箱,在外箱和内箱的外面印制有推介杨梅的图案,因此,该实用新型能有效地减少运输过程中杨梅果实的机械性损伤和腐烂果汁的相互污染,减缓杨梅果实的腐败和腐烂速度,增加其外形包装的美观程度,提高杨梅的商品化效应。但其缺点是这种结构箱体与箱盖的盖合处密封性不好,这样当箱体内放置冰块后其保温性不好,并且对箱体与箱盖的厚度也没有要求,会进一步导致保温性能不好,所以其结构还有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将箱盖密封地盖置于箱体上且具有良好保温效果的水果包装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水果包装箱,包括有底面和周壁封闭、上端开口的箱体,在箱体的开口端盖置有箱盖,箱体内腔能放置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厚度为20~25mm,箱体四周壁厚为20~25mm,箱体的底厚为25~30mm,并在箱体与箱盖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使箱盖与箱体密封盖合在一起。
作为改进,所述密封结构可优选为:所述箱体在环形上端面设置有环形的凹槽,而在箱盖下底面设置有与环形的凹槽相对应的环形凸沿,当箱盖盖于箱体上时,所述箱盖上的环形凸沿插嵌于箱体上环形的凹槽中。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结构可选择为:所述箱体在环形上端面设置有环形的凸扣,而在箱盖下底面设置有与环形凸扣相对应的环形凹腔,当箱盖盖于箱体上时,所述箱体上的环形凸扣插嵌于箱盖中的环形凹腔中。
再改进,所述凹槽的宽度为6.5~7.5mm,凹槽的深度为4.5~5.5mm,所述环形凸沿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与凹槽的深度和宽度相对应。
再改进,所述凹槽可位于箱体环形端面的中部。
再改进,所述箱体可为方形、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而与箱体相应的箱盖的形状与箱体相适配。
再改进,所述内盒包括有盒体和盒盖组成,所述盒体和盒盖分别由一次成型的泡沫塑料制成。
再改进,所述盒体内设置有形状与水果相适配的若干个放置水果的凹孔,在所述盒盖上分别设置有与凹孔各自对应的对合孔,当盒盖盖置于盒体上时,盒盖上的对合孔与盒体上的凹孔对合在一起。
再改进,所述盒体中分布有三排凹孔,每排凹孔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再改进,所述盒体与盒盖通过固定钉经插钉孔插接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箱盖的厚度设计为20~25mm,箱体四周壁厚为20~25mm,箱体的底厚为25~30mm,并在箱体与箱盖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使箱盖与箱体密封盖合在一起,这种结构在箱盖与箱体盖合后,箱体内腔能有效地与外界隔绝,当箱体内放入冰块后,包装箱能很好地对水果进行冷冻,不仅能有效地减少运输过程中对水果(如杨梅)果实的机械性损伤,而且能减缓水果果实的腐烂速度,有效地提高了水果的保鲜程度;还有,因保温的需要,对包装箱厚度的要求讲究很重要,如果箱体和箱盖的厚度不够,则隔温效果不好,放置于包装箱内的冰块所产生的低温易跑掉,箱体的保温效果会很差,如果厚度过厚,不仅浪费财力,而且会使包装箱体积增大而不易运输;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通过多次实验设计出上述箱体与箱盖的壁厚,具有体积小,隔温效果也佳的包装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整体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倒置后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盒的侧视图;
图6是图5的分解图;
图7是图5的俯视图;
图8是图5中内盒去盖后的俯视投影图;
图9是图5中盒盖翻面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杰,未经程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95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