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网管型光纤收发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7531.6 | 申请日: | 2011-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6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军;袁建飞;刘利;李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0/24 | 分类号: | H04B10/24;H04B10/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管 光纤 收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数据通信技术,特别涉及对远端网络进行监控管理的光纤收发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布线标准的改变,光电器件、光缆、连接器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带宽的逐步升级,光纤网络产品应用日益普及。目前,使用光纤收发器(即光电介质转换器)可以实现以太网的光纤到桌面的功能,光纤收发器是将双绞线电信号和光信号进行相互转换,确保数据包在两个网络间顺畅传输,同时光纤收发器将网络的传输距离极限从铜线的100米扩展到100公里。光纤收发器不仅大大简化局域网的升级,而且可以保护原有铜缆设备的投资。
随着网络向可管理的方向发展,网络中的所有设备均能远程网管成为市场需求,因此对光纤收发器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作为被管理的光纤收发器需要同网管模块相配合,所以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复杂度也相应提高,光纤收发器与网管模块在软件和硬件上耦合得越来越紧密,系统变得复杂而难于升级,功能的增加不仅需要对硬件重新设计改造,同时对软件也需要彻底的重构和测试,使得开发的周期和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产品上市周期和竞争力。而目前的光纤收发器都不带内网管功能,仅是利用RS-232总线来进行本地监控管理,这种装置需要在客户端安装特定的软件,其数据通信传输距离较短,最多几十米;传输速率较慢,实际应用最多只有几百K/s;当有多个光纤收发器同时控制时非常困难,无法有效地利用现成的以太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不能实时、有效地管理远端与本地的光电转换单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通过网络对光纤收发器进行管理监控、无法对远端独立光纤收发器进行监控管理、需要在监控计算机上安装特定的监控软件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网管型智能光纤收发器,无需在监控计算机上安装特定的监控软件便可通过网络对本地和远端独立光纤收发器进行管理监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网络控制单元、光电转换单元和电源电路相互连接组成,所述网络控制单元包括ARM芯片及分别连接ARM芯片的外部存储器、网络接口模块、通信接口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所述光电转换单元由光收发一体化模块、光电介质转换芯片、隔离变压器、RJ-45接口依次串接组成;光电介质转换芯片通过CPU接口与ARM芯片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嵌入式微处理器等器件组成独立的网管控制单元,网管数据可以直接连接到以太网,并能在光纤收发器上显示数据。一个网管控制单元能同时连接多个光电转换单元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可以同时监控多个远端和本地的光电转换单元,在网络上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都可以实时地监控远端以及本地每个光纤收发器的信息。
2、根据可需要连接多个从机箱,网管数据通过网络的远程监控不仅可以有效地管理远端的单个独立的光纤收发器,还更方便有效地管理机架上的多个单元。
3、增加光纤收发器不再需要额外的设备,节省了硬件设施,节约了网络资源,同时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连接图;
图中:1.网络控制单元;2.光电转换单元;3.电源电路;4.远端独立的光电转换单元;11.ARM芯片;12.外部存储器;13.网络接口模块;14.通信接口模块;15.温度检测模块;16.液晶显示模块;17.复位电路;18.晶振电路;21.光收发一体模块;22.光电介质转换芯片;23.隔离变压器;24.RJ-45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75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