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蓝牙语音通信技术的防噪对讲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6609.2 | 申请日: | 2011-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6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梁西银;兰建平;武继儒;邢璨;孙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R3/02 | 分类号: | H04R3/02;H04B5/06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李琪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蓝牙 语音 通信 技术 对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能在强噪音环境下实现无线对讲的基于蓝牙语音通信技术的防噪对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强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员通过佩戴隔音耳塞(罩)的方法来防范噪音。隔音耳塞一般由硅胶、低压泡沫材质或高弹性聚脂材料制成。隔音耳塞插入耳道后与外耳道紧密接触,隔绝耳罩包裹耳廓,隔绝声音进入中耳和内耳(耳鼓),达到隔音的目的。但隔音耳塞和隔音耳罩在隔音的同时,不仅阻止了人们的正常交流(传统对讲装置在这种环境下无法使用);而且长期配戴会造成内耳与外界环境间产生压差,挤压耳膜,使人感觉极不舒服。另外,在使用隔音耳塞和隔音耳罩时,还要配戴安全帽等防护装置,使得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容易产生疲惫和精神烦躁,导致生产事故频繁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蓝牙语音通信技术的防噪对讲装置,在防噪的同时能进行清晰的语音交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蓝牙语音通信技术的防噪对讲装置,包括相连接的声音采集器1和防噪耳机2,声音采集器1和防噪耳机2分别与电源模块3相连接;防噪耳机2包括相连接的蓝牙编解码电路4和音频输出电路5;蓝牙编解码电路4分别与声音采集器1和电源模块3相连接,音频输出电路5与电源模块3相连接。
声音采集器1采用压电陶瓷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防噪对讲装置用压电陶瓷传感器采集颌骨震动信息,并将该振动信息转换为语音信号,能够避免强噪音对语音的干扰,采用蓝牙语音通信电路传送语音信号,抗干扰能力强,进一步避免噪音对语音的干扰,通过防噪耳机接收语音,在强噪音环境下防噪音的同时,还可实现佩戴者之间的语音交流与沟通,且佩戴方便舒服,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噪对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噪对讲装置中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噪对讲装置中蓝牙编解码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噪对讲装置中声音采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防噪对讲装置中音频输出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声音采集器,2.防噪耳机,3.电源模块,4.蓝牙编解码电路,5.音频输出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通常采用隔音耳塞或隔音耳罩将耳部与外界隔绝,以阻止强噪音环境中的噪音对人造成的影响,但隔音耳塞或隔音耳罩在隔绝噪音的同时,也阻碍了人员之间的正常交流。为了克服传统防噪装置带来的交流不畅、配戴不舒服、安全防护装置仍需分别佩戴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蓝牙语音通信技术的防噪对讲装置,该防噪对讲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声音采集器1,声音采集器1与防噪耳机2相连接,声音采集器1和防噪耳机2分别与电源模块3相连接;防噪耳机2包括相连接的蓝牙编解码电路4和音频输出电路5;蓝牙编解码电路4分别与声音采集器1和电源模块3相连接,音频输出电路5与电源模块3相连接。
声音采集器1采用压电陶瓷传感器,用于采集人说话时声带引起的颌骨震动信息,滤除该震动信息中的环境噪音,将滤除环境噪音的震动信息产生的单声道语音信息转换为双声道输入电流变化信号,并将该双声道输入电流变化信号送入蓝牙编解码电路4;
蓝牙编解码电路4,用于接收声音采集器1采集的音频信号并将其调制为蓝牙信号,完成语音信号的编码。将PCB天线接收到的无线蓝牙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完成无线蓝牙信号的解码,并将其输入音频输出电路5;
音频输出电路5,用于接收蓝牙解码电路输送的电信号,将该信号转换为音频输出,通过功放驱动扬声器,完成音频输出。
防噪耳机2,用于传送佩戴者发出的语音,同时用于接收对方通话人佩戴的本防噪对讲装置中音频输出电路5发送的无线信号,并将该无线信号转换为语音信号。
电源模块3,用于为声音采集器1和防噪耳机2提供3.3V的工作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师范大学,未经西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66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人工呼吸器
- 下一篇:基于热管散热器大功率电力变换装置的通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