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铝电解用有浇铸口的预焙炭阳极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5881.9 | 申请日: | 2011-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0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虎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虎政 |
主分类号: | C25C3/12 | 分类号: | C25C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000 河南省焦***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 浇铸 预焙炭 阳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电解用有浇铸口的预焙炭阳极。
背景技术
铝电解生产工艺流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序是阳极组装,过程是将阳极钢爪放入深约100mm的预焙炭阳极炭碗内,预焙炭阳极炭碗的半径比阳极钢爪的半径大15-20mm,用磷生铁水浇铸在阳极钢爪和预焙炭阳极炭碗之间的缝隙里,将阳极钢爪和预焙炭阳极连接在一起。阳极钢爪和预焙炭阳极之间的缝隙为15-20mm的环形,炭碗壁上有凹陷的螺纹槽,位置是随机的,螺纹槽的横截面尺寸为15*17mm,与阳极钢爪和预焙炭阳极之间的缝隙形成的浇铸区面积较小,因此,在浇铸过程中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磷生铁水靠近阳极钢爪,高温磷生铁水冲刷阳极钢爪,阳极钢爪局部熔化和磷生铁粘接在一起,磷生铁压脱时局部不能压脱需要修理阳极钢爪,粘接严重时阳极钢爪报废;二是磷生铁水靠近炭碗边缘时磷生铁水向炭碗外流失,增加磷生铁损耗和运输量、熔炼量等;这两种情况会直接影响阳极钢爪寿命、修理费用指标、磷生铁消耗指标、运输量、电耗等,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炭碗结构合理、能有效避免浇铸时高温磷生铁水冲刷熔化阳极钢爪、磷生铁水向炭碗外流失的铝电解用预焙炭阳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铝电解用有浇铸口的预焙炭 阳极,该预焙炭阳极包括阳极本体(1)、炭碗(2)和位于炭碗(2)内壁的若干螺纹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螺纹槽(3)中有一对称分布的两个螺纹槽的长宽尺寸比其它螺纹槽的长宽尺寸大。
进一步,所述长宽尺寸大的两个螺纹槽位于预焙炭阳极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
进一步,所述长宽尺寸大的两个螺纹槽与阳极钢爪(4)外壁之间形成两个浇铸区(6)。
进一步,所述两个浇铸口(5)位置固定于预焙炭阳极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纹槽(3)为六个均匀分布的螺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利用现有炭碗内壁上的螺纹槽,在不影响其工艺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将螺纹槽加宽加长形成浇铸口或直接在炭碗内壁上单独设计浇铸口,使浇铸口与阳极钢爪和预焙炭阳极之间的缝隙形成面积较大、能够满足浇铸要求的浇铸区。浇铸口可以是漏斗形状的,也可以是其它形状的。螺纹槽有左旋和右旋两种,浇涛口的方向根据螺纹槽的旋转方向变化决定。
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预焙炭阳极炭碗结构以后,面积较大的浇铸区可避免浇铸时高温磷生铁水冲刷熔化阳极钢爪或磷生铁水向炭碗外流失,同时还可以提高浇铸速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预焙炭阳极主视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预焙炭阳极左视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预焙炭阳极俯视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炭碗放大主视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的炭碗放大左视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的炭碗放大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预焙炭阳极主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预焙炭阳极左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预焙炭阳极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炭碗放大主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炭碗放大左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炭碗放大俯视示意图。
其中:1、阳极本体,2、炭碗,3、螺纹槽,4、阳极钢爪,5、浇铸口,6、浇铸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现有技术中预焙炭阳极的炭碗2内壁的各螺纹槽3的长宽尺寸相同,当阳极钢爪4置入炭碗2内时,阳极钢爪4的外壁与各螺纹槽之间均有间隙,且间隙相等,目前现有技术由间隙形成的浇铸区6,由于浇铸区6面积较小,因此,在浇铸过程中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磷生铁水靠近阳极钢爪,高温磷生铁水冲刷阳极钢爪,阳极钢爪局部熔化和磷生铁粘接在一起,磷生铁压脱时局部不能压脱需要修理阳极钢爪,粘接严重时阳极钢爪报废;二是磷生铁水靠近炭碗边缘时磷生铁水向炭碗外流失,增加磷生铁损耗和运输量、熔炼量等;这两种情况会直接影响阳极钢爪寿命、修理费用指标、磷生铁消耗指标、运输量、电耗等,增加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虎政,未经陈虎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58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晶直拉工艺用籽晶夹头
- 下一篇:曲轴多部位同时淬火感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