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视无损伤抓钳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5852.2 | 申请日: | 201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8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周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庐洲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28 | 分类号: | A61B17/2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150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视 损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抓钳,特别是一种直视无损伤抓钳。
背景技术
抓钳是手术中常用的一种器械,其用于抓取腹腔内的组织(例如肝、胃等),便于医生在手术中进行有效观测,然后视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后续切除手术。目前现有的抓钳包括由转动相连的前柄和后柄组成的手柄,外管通过转轮组件与前柄转动相连,在外管的顶部设置钳体,在外管内设有用于控制钳体开关的推杆组件,推杆组件的尾端与后柄相连,钳体包括转动相连且相互对应的上钳头和下钳头,上钳头的根部与下钳头的根部分别与推杆组件的首端相连,在上钳头的内表面设置上横向齿,在下钳头的内表面设置与上横向齿相啮合的下横向齿;在转轮组件上设有与外管内腔相连通的冲水接头。该抓钳实际使用时,通过转动转轮组件调整钳体的合适角度,再通过上钳头和下钳头的闭合抓取组织。上述现有的抓钳,上横向齿和下横向齿的齿高均为0.4~0.8;因此并不适合夹取薄形组织(例如粘膜等);且由于上横向齿和下横向齿均为常规的尖头齿,容易对被抓取的组织造成损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视无损伤抓钳,在手术过程中使用该抓钳不会对腹腔内的组织造成损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视无损伤抓钳,包括由转动相连的前柄和后柄组成的手柄,外管通过转轮组件与前柄转动相连,在外管的顶部设置钳体,在外管内设有用于控制钳体开关的推杆组件,推杆组件的尾端与后柄相连,钳体包括转动相连且相互对应的上钳头和下钳头,上钳头的根部与下钳头的根部分别与推杆组件的首端相连,在上钳头的内表面设置上横向齿,在下钳头的内表面设置与上横向齿相啮合的下横向齿;在转轮组件上设有与外管内腔相连通的冲水接头;在下钳头处设置贯穿下钳头厚度方向的下通孔,在上钳头处设置贯穿上钳头厚度方向且与下通孔相对应的上通孔;下横向齿围绕在下通孔的四周,上横向齿围绕在上通孔的四周;上横向齿和下横向齿的齿高均为0.2~0.3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直视无损伤抓钳的改进:上横向齿和下横向齿均为圆头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直视无损伤抓钳的进一步改进:上钳头的头部和下钳头的头部均为钝形头部。
本实用新型的直视无损伤抓钳,依靠上横向齿和下横向齿的啮合能牢牢地抓取组织,由于上横向齿和下横向齿的齿高均为0.2~0.3mm,因此特别适合夹取薄形组织或者重量较轻的组织。受挤压后的组织能嵌入位于上钳头处的上通孔以及位于下钳头处的下通孔内,从而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直视无损伤抓钳对组织的夹持力度。由于上横向齿和下横向齿均为圆头齿(即齿尖为圆弧形),因此被夹持的组织表面不会因齿尖的损伤而导致流血;由于上钳头的头部和下钳头的头部均为钝形头部,不存在锋利的边角,因此该直视无损伤抓钳在手术过程中触碰或顶压腹腔内组织时不会导致割伤腹腔内的组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直视无损伤抓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向的放大后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结合给出了一种直视无损伤抓钳,包括手柄,该手柄由通过手柄螺钉13转动相连的前柄11和后柄12组成,在前柄11的尾端设置前指圈14,在后柄12的尾端设置后指圈15。外管4通过转轮组件3与前柄11转动相连,在外管4的顶部设置钳体,在外管4内设有用于控制钳体开关的推杆组件5;推杆组件5的尾端与后柄12相连,钳体包括转动相连且相互对应的上钳头6和下钳头7,上钳头6的根部与下钳头7的根部分别与推杆组件5的首端相连,在转轮组件3上设有与外管4内腔相连通的冲水接头2。在上钳头6的内表面(即朝向下钳头7的面)设置上横向齿61,在下钳头7的内表面(即朝向上钳头6的面)设置与上横向齿61相啮合的下横向齿71;上述结构均同现有技术,其使用方式也同现有技术。
在下钳头7处设置贯穿下钳头7厚度方向的下通孔72,下横向齿71围绕在下通孔72的四周。在上钳头6处设置贯穿上钳头6厚度方向且与下通孔72相对应的上通孔,上横向齿61围绕在上通孔的四周。上横向齿61和下横向齿71的齿高均为0.2~0.3mm,上横向齿61和下横向齿71均为圆头齿。上钳头6的头部和下钳头7的头部均为钝形头部。
该直视无损伤抓钳实际使用时,通过转动转轮组件3来间接调整钳体的合适角度,通过上钳头6和下钳头7的闭合来抓取腹腔内组织,受挤压后的组织能嵌入位于上钳头6处的上通孔以及位于下钳头7处的下通孔72内,从而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直视无损伤抓钳对组织的夹持力度。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庐洲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桐庐洲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58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进水自动开启搜救信号发送装置的开关
- 下一篇:电容器自动下料去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