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伤病人用清痂涂药瓶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5132.6 | 申请日: | 201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8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姜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茂华 |
主分类号: | A61M35/00 | 分类号: | A61M35/00;A61B17/32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四方***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伤 病人 用清痂涂 药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烧伤病人用清痂涂药瓶。
背景技术:
烫伤药膏大多数是由药物加适量赋形剂(如凡士林等)调制成膏状,其为含脂类或油脂类物质为基质的半固体药物制剂。烫伤药膏一般用塑料软管来包装,其包括塑料软管和封盖,塑料软管的端部设置有开口,需要使用时,按压塑料软管,将膏状药物从开口处寄出,再用手指涂抹在患处,也可以使用其他辅助器械来涂抹。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是使用手指来涂抹的居多。手指上的细菌易随着涂抹操作进入患者创面,造成患者创面愈合困难,若有感染,则易留疤。有时,在涂抹烫伤药膏的之前,需要针对结痂的创面进行清痂操作,一般采用镊子、刀片或带有糙面的磨痂器来清理创口,将痂层清理后,再在新生皮肤上涂抹药膏,以加速愈合。鉴于上述技术缺陷,迫切需要出现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将清痂与抹药功能集合一体,且无需使用手指进行涂匀操作的,可避免交叉感染的烧伤病人用清痂涂药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将清痂与抹药功能集合一体,且无需使用手指进行涂匀操作的,可避免交叉感染的烧伤病人用清痂涂药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烧伤病人用清痂涂药瓶,包括瓶体和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的一侧设置有出药口,所述瓶盖上套接有涂药硅胶套,所述涂药硅胶套的两侧进一步设置有清痂刀片,所述瓶体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瓶体与所述瓶盖之间螺纹连接。
所述出药口与所述瓶盖在制造时一体成型,所述涂药硅胶套与所述清痂刀片之间插合连接。
所述清痂刀片为梯形。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将清痂与抹药功能集合一体,且无需使用手指进行涂匀操作,避免交叉感染。具体如下:
本实用新型仍采用塑料软管作为瓶体,出药口设计在瓶盖的侧面。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使用清痂刀片进行清除痂层的操作,清痂刀片成梯形,其与患者皮肤可呈5-60度夹角,便于清痂。且瓶盖上套接有涂药硅胶套。当药膏顺出药口挤出后,可通过涂药硅胶套进行涂匀操作。不使用时,可将清痂刀片拔下,避免割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
1、涂药硅胶套 2、出药口 3、清痂刀片
4、螺纹 5、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瓶体5和瓶盖,瓶盖的一侧设置有出药口2,瓶盖上套接有涂药硅胶套1,涂药硅胶套1的两侧进一步设置有清痂刀片3,瓶体5上设置有螺纹4,瓶体5与瓶盖之间螺纹连接。出药口2与瓶盖在制造时一体成型,涂药硅胶套1与清痂刀片3之间插合连接。清痂刀片3为梯形。
本实用新型仍采用塑料软管作为瓶体,出药口设计在瓶盖的侧面。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使用清痂刀片进行清除痂层的操作,清痂刀片成梯形,其与患者皮肤可呈5-60度夹角,便于清痂。且瓶盖上套接有涂药硅胶套。当药膏顺出药口挤出后,可通过涂药硅胶套进行涂匀操作。不使用时,可将清痂刀片拔下,避免割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将清痂与抹药功能集合一体,且无需使用手指进行涂匀操作,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茂华,未经姜茂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51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近距离治疗装置和治疗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方便接生消毒用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