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泵用预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4913.3 | 申请日: | 201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5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厚;王光玉;秦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7/14 | 分类号: | F04B37/14;F04B39/16;F04B3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泵 用预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泵机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真空泵用预抽装置。
背景技术
在真空泵机组中,由于泵轴承腔、齿轮腔内的零件需要油润滑,因此会造成泵内部存在高压区,不能将泵油随工艺产生的气体抽走;这样会导致油封两侧压差较大,容易泄漏。在国外,一些知名厂家生产的真空泵机组,配备了预抽系统,先将泵油随工艺产生的气体预抽过滤后再进入真空泵内。虽然配备的预抽系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仍然不甚理想,常出现油泄漏的现象。而在国内,因担心过滤不充分并将泵油抽走,真空泵多不具备预抽系统,严重影响了真空泵的性能和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真空泵预抽系统过滤不充分以及油泄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泵用预抽装置。该预抽装置利用多道屏障进行过滤,保证清洁气体最后进入真空泵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真空泵端部轴承腔内,包括倒气螺杆、阀体及过滤桶,其中倒气螺杆的一端与真空泵的泵体相连,另一端与阀体螺纹连接,在阀体上密封连接有过滤桶,轴承腔内的气体通过过滤桶过滤,依次经过阀体、倒气螺杆进入真空泵的低压端。
其中:所述过滤桶内容置有钢丝球及滤芯,其中滤芯螺纹连接于阀体上,钢丝球位于滤芯的一侧;过滤桶的一端通过O型密封圈与阀体密封、并用螺钉连接,另一端通过沉头螺钉固接有第一端板;在过滤桶内、钢丝球与滤芯之间通过沉头螺钉设有第二端板,所述钢丝球位于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之间;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上均开有通孔;所述阀体内设有相互垂直并连通的第一气体流道及第二气体流道,滤芯与第一气体流道相连通,所述倒气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气体流道相连通;所述倒气螺杆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倒气螺杆上方的泵体上设有过滤毛毡,通过不锈钢压盖盲板固定,在过滤毛毡与不锈钢压盖盲板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泵体上开有导气孔,该导气孔一端与真空泵的低压端相通,另一端与过滤毛毡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过滤充分,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过滤,有效保证泵内气体清洁;首先通过钢丝球滤掉粉尘等较大杂质,其次通过烧结铜粉制成的滤芯过滤润滑油,最后利用过滤毛毡过滤漏网的油及油蒸汽,在起到很好的轴承腔、齿轮腔预抽作用的同时,避免污染真空泵,延长泵的使用寿命,提高真空泵性能,避免污染工艺室。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巧妙,适合所有干式真空泵结构,安装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左视图;
图5为图4中的B-B剖视图;
图6为图2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真空泵轴承腔内的使用状态图;
图8为图7中的C-C剖视图;
其中:1为倒气螺杆,2为阀体,3为过滤桶,4为钢丝球,5为第一端板,6为沉头螺钉,7为第二端板,8为滤芯,9为螺钉,10为通孔,11为O型密封圈,12为第一气体流道,13为第二气体流道,14为轴承腔,15为泵体,16为过滤毛毡,17为导气孔,18为高压端,19为低压端,20为阀体表面,21为不锈钢压盖盲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真空泵端部的轴承腔14内,包括倒气螺杆1、阀体2及过滤桶3,其中倒气螺杆1的一端(顶端)安装在真空泵的泵体15上,另一端(底端)与阀体2螺纹连接;阀体2内设有相互垂直并连通的第一气体流道12及第二气体流道13,第一气体流道12水平设置,第二气体流道13竖直设置,第二气体流道13的底端与第一气体流道12相连通。
在阀体2上密封接有过滤桶3,过滤桶3的一端通过螺钉9固接在阀体2上,并在过滤桶3和阀体2之间内部利用O型密封圈11进行密封,过滤桶3的另一端通过沉头螺钉6固接有第一端板5;在过滤桶3内分别容置有钢丝球4及滤芯8,在钢丝球4与滤芯8之间通过沉头螺钉6设有第二端板7,钢丝球4位于第一端板5与第二端板7之间,滤芯8螺纹连接于阀体2上、并与第一气体流道12相连通;滤芯8为铜粉烧结而成,内部存在微小间隙,气体能够通过;在第一端板5及第二端板7上均开有供气体通过的通孔10。考虑到轴承腔14内的空间位置较小,阀体2上的一个阀体表面20高于轴承腔表面,因此,过滤桶3的轴线与倒气螺杆1的轴线没有共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49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游戏机包装盒
- 下一篇:冷鲜食物速递寄存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