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硅、磷表蠕动泵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54670.3 | 申请日: | 201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0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伍登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登科普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3/12 | 分类号: | F04B4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夏晏平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蠕动 泵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管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硅、磷表蠕动泵、SWAN硅、磷表配套使用的蠕动泵管。
背景技术
蠕动泵又称软管泵,是一种新型的工业用泵,它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产物,广泛应用于电力、制药、食品、化工等行业,输送一些带有敏感性的、粘稠的、强腐蚀性的、具有磨削作用的、纯度要求高的、以及含有一定颗粒状物料的介质。
现有蠕动泵管多为硅胶管、塑料软管等,市上有售成品,因现有的蠕动泵管为单段软管,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脱落、泄露现象。
蠕动泵管内的介质多为强酸等腐蚀性药剂,一旦出现脱落和泄露现象,将给仪器带来很大的腐蚀和不必要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蠕动泵管易脱落、产生泄露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密封性能优越、易于拆装的硅、磷表蠕动泵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硅、磷表蠕动泵管,包括两组硬管和一组软管,所述软管设置于硬管之间,所述软管两端部分别套设于一组硬管的连接端上,两者的连接处置于连接块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内设置有阶梯通孔;所述阶梯通孔靠近硬管一侧的孔径大于另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软硬管与连接块之间填充有环氧树脂胶。
进一步的,所述硬管自由端依次装有带外螺纹的接头、垫片,所述硬管管端采用圆头平口。
进一步的,所述硬管为聚四氟乙烯管,所述软管为BPT材质软管。
进一步的,所述硬管自由端分别套装不同颜色套管,每一组两端套管颜色一致。
本实用新型采用软、硬管套装连接的结构,软管部分实现蠕动功能,硬管和连接块起到了固定连接的作用,使整个机构更加稳定。
软硬管与连接块之间采用环氧树脂胶粘接,硬管两端接头处套装垫片、端部采用高温烫压的圆头平口,保证了硅、磷表蠕动泵管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硬管两端采用外螺纹接头,硬管两端接头处套设彩色套管区分,与仪器连接时方便拆装替换,易于识别。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硅、磷表蠕动泵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硬管与软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硬管与软管连接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连接块与螺栓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硅、磷表蠕动泵管包括硬管31、32、61、62和软管2、4,软管2、4设置于硬管31、32、61、62之间。
软管2、4两端分别对应套设于硬管31、32、61、62的连接端外壁,两者的连接处置于连接块内。
为方便描述,将所述硬管两端分为连接端和自由端。
如图1、2所示,软管2、4的两端与硬管31、32、61、62连接处分别设置有连接块11、12;所述连接块内设置有阶梯通孔;所述阶梯通孔靠近硬管一侧的孔径大于另一侧。
软硬管与连接块之间填充有环氧树脂胶。
软、硬管连接共设5组,可以设置不同大小的管径。
软管2两端与硬管31、32套装,连接块11、12处分别有对应的阶梯孔,阶梯孔靠近硬管31、32端的直径大于靠近软管2端的直径,此套连接结构为粗管A。
同理,软管4两端与硬管61、62套装连接为细管,依次为管B、C、D、E。
所述硬管31、32两自由端依次套设带外螺纹的接头5 、垫片8,硬管31、32管端采用高温烫压的圆头平口。
硬管61、62两自由端依次套设带外螺纹的接头10、垫片9,硬管61、62管端采用高温烫压的圆头平口。
如图1、5所示,连接块11、12上有螺栓71、72与蠕动泵主机相连,连接块上螺栓孔方向与阶梯孔平行,所述连接块11、12上连接螺栓71、72,螺栓伸出连接块另一端。
螺栓与硅、磷管蠕动泵内设置的螺栓孔连接。
将螺纹孔设置为阶梯孔,螺栓安装时,安装方向由硬管端指向软管端,螺栓头嵌入阶梯孔内,节约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登科普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登科普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46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自动控制装置的燃油空压机
- 下一篇:大容量高速风电主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