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热餐具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53665.0 | 申请日: | 2011-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7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伍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伍国平 |
| 主分类号: | A47G19/00 | 分类号: | A47G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热 餐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具,特别是涉及一种隔热餐具。
背景技术
现在人们在用餐时,经常使用陶瓷、石材或金属小锅盛装食物,这种小锅在使用时,都是先装上食物,然后把小锅加热,待食物烹制完成后,再将小锅端到桌子上,由于小锅处于高温状态,很容易烫到使用者和搬运者。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门与小锅配套使用的保护性餐具,一般是使用托盘或垫隔毛巾来搬运,并用它们或隔热垫放在桌面上来隔热。这样就带来如下问题:托盘与小锅之间只有平面接触,托盘与小锅大小不一致,两者之间容易产生滑动,小锅里的热汤料很容易泼洒出来,毛巾包垫小锅又易烫到运送人且易滑脱;食用时,小锅四周没有保护用具而容易将食用者的手烫伤;小锅不具有隔热保温功能,食物容易变凉,影响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与小锅等配合使用的隔热餐具,它能对盛装食物的容器进行立体保护,搬运方便、平稳,不泼洒食物,不会烫伤搬运者、食用者和桌面,并且具有保温功能,还能改善小锅等容器的外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隔热餐具,包括本体以及与本体上部相适配的盖体,在所述本体上设有支承容器的孔或架,所述盖体能将容纳食物的所述容器封闭在本体和盖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在本体上设置有孔或架来支承小锅等容器,支承容器的孔或架与容器的大小相适配,由于容器的外圆表面都是带有锥度的,容器落在孔或架中,容器的顶部位于孔或架的上方,就使小锅被稳固地支承在本体中,小锅与本体间不会产生滑动,再盖上盖体,使小锅等高温容器封闭在本体和盖体构成的空间内,运送时手部接触的是隔热餐具而不是小锅,不会烫手,并且运送方便,平稳,不会泼洒出锅中汤料;由于具有隔热的本体,小锅等容器放置在桌上,不会烫伤食用者的手或桌面,并且因为本体的隔热保温作用,锅内的食物不易变凉,并且改善了锅等容器的外观,有利于增进食欲。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为盒状,盒的底面封闭,在盒的顶面上设置支撑容器的所述孔。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将所述本体上部封闭时,盖体周缘与本体周缘相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为方形盒或圆柱形盒。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和盖体为隔热材质,并且在盒体和盖体上设有防滑纹。可以采用木材、竹材或其它耐热材料,防滑纹可以是凹槽,也可以是凸纹,凹槽、凸纹可以形成文字或图案。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盛装食物的容器进行立体保护,搬运方便、平稳,不泼洒食物,不会烫伤搬运者、食用者和桌面,并且具有保温功能,还能改善小锅等容器的外观。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运送食品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桌面上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1至图3,一种隔热餐具,包括本体1以及与本体1上部相适配的盖体2,在所述本体1上设有支承容器3的孔11,所述盖体2能将容纳食物的所述容器3封闭在本体1和盖体2之间。本体1为方形盒状,盒的底面封闭,在盒的顶面上设置支承容器3的孔11。当然,也可以使用架来支承容器3,只要有至少三个支点来支承容器3的外壁即可。
如图2所示,当盖体2将所述本体1上部封闭时,盖体2周缘与本体1周缘相平齐,这样更为美观。本体1和盖体2为木材或竹材,在本体1和盖体2上设有防滑文字或图案,天然的隔热材质加上由文字或图案形成的防滑纹,更有古朴、自然的韵味,美观大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使用的:运送食物时,如图2所示,将盖体2与本体1合上,使容器封闭在本餐具中,方便运送;如图3所示,将本餐具置于桌上,揭开盖体2,就可食用支承在本体1上的容器3中的食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伍国平,未经伍国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36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