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3G的支持多种数据的现场采集并无线发送的便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3306.5 | 申请日: | 201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6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姜晖;胡光;张睿劼;张永根;杨节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当代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益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1 | 代理人: | 赵正 |
地址: | 13012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3g 支持 多种 数据 现场 采集 无线 发送 便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是一种信息的采集发送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的一些现场信息指挥系统的应用,诸如武警消防信息系统以及军用通讯装置中,完成现场数据采集任务时,一种是采用现场图像、语音及数据采集装备采集数据并实时保存、刻录的方式,没有网络通讯模块,这种方式,只能完成信息备份和证据采集的任务,不能将现场各类信息实时发送到现场指挥中心处,也就无法实现现场指挥功能,不能组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灾害现场无线指挥系统。另一种是采用包括数据采集和低频段无线发送的设备,该设备的优点是无线通讯距离较远,具有一定的绕射功能,但受到低频段无线模块带宽较窄的限制,采集的现场图像连续性差,图像帧数低于10帧,基本以图片形式为主,语音传输也只能采用单工传输模式,无法实现双向通话功能,对于现场指挥来说,也存在很大的障碍。
此外,现有的现场无线采集发送装置多采用点对点的无线传输模式,即一台接收前端只能接收一台发送前端的信息,无法满足灾害现场立体、全面侦查的任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基于3G的支持多种数据的现场采集并无线发送的便携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采用接口A、接口B、接口C、数据采集模块A、数据采集模块B、数据采集模块C、模数转换模块A、模数转换模块B、模数转换模块C、编码压缩模块和无线调制发送模块构成基于3G的支持多种数据的现场采集并无线发送的便携装置,接口A连接数据采集模块A,接口B连接数据采集模块B,接口C连接数据采集模块C,数据采集模块A连接模数转换模块A,数据采集模块B连接模数转换模块B,数据采集模块C连接模数转换模块C,模数转换模块A、模数转换模块B和模数转换模块C共同连接编码压缩模块,编码压缩模块连接无线调制发送模块,其中接口A与数据采集模块A的I1脚连接,接口B与数据采集模块B的I1脚连接,接口C与数据采集模块C的I1脚连接,数据采集模块A的P1-4脚连接模数转换模块A的I1-4脚,数据采集模块B的P1-4脚连接模数转换模块B的I1-4脚,数据采集模块C的P1-4脚连接模数转换模块C的I1-4脚,模数转换模块A的P1-8脚、模数转换模块B的P1-8脚和模数转换模块C的P1-8脚分别连接编码压缩模块的I1-24脚,编码压缩模块的P1-4脚对应连接无线调制发送模块的I1-4脚。工作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接口及数据采集模块进入模数转换模块进行模数转换,再经过编码压缩模块进行数据处理,通过无线调制发送模块进行发送。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具有对现场各类信号实现采集的数据采集模块的同时,还具有无线调制发送模块,通过所述802.11x无线调制发送模块工作在较高频段,传输带宽可达54M,图像清晰度高,图像质量好。而且所述无线调制发送模块具有一定的绕射能力,可现场组建无线通讯网络,实现图像、语音、数据的采集无线发送功能,而且,所述无线调制发送模块支持多点传输,可实现多个装置面向一个信息接收设备的信息传送,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对采集信息的上传和汇总,满足现场的实际需要。通过所述的3G模块,在有3G信号覆盖的区域,可与公网连接,实现远程数据访问。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线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接口A1、接口B2、接口C3、数据采集模块A4、数据采集模块B5、数据采集模块C6、模数转换模块A7、模数转换模块B8、模数转换模块C9、编码压缩模块10和无线调制发送模块11构成,接口A1连接数据采集模块A4,接口B2连接数据采集模块B5,接口C3连接数据采集模块C6,数据采集模块A4连接模数转换模块A7,数据采集模块B5连接模数转换模块B8,数据采集模块C6连接模数转换模块C9,模数转换模块A7、模数转换模块B8和模数转换模块C9共同连接编码压缩模块10,编码压缩模块10连接无线调制发送模块11,其中接口A1与数据采集模块A4的I1脚连接,接口B2与数据采集模块B5的I1脚连接,接口C3与数据采集模块C6的I1脚连接,数据采集模块A4的P1-4脚连接模数转换模块A7的I1-4脚,数据采集模块B5的P1-4脚连接模数转换模块B8的I1-4脚,数据采集模块C6的P1-4脚连接模数转换模块C9的I1-4脚,模数转换模块A7的P1-8脚、模数转换模块B8的P1-8脚和模数转换模块C9的P1-8脚分别连接编码压缩模块10的I1-24脚,编码压缩模块10的P1-4脚对应连接无线调制发送模块11的I1-4脚。其中数据采集模块A4为EL2018CJ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为B5CON2C模块,数据采集模块C6为BTM-02模块,数据采集模块B5、数据采集模块C6和模数转换模块A7均为2027模块,编码压缩模块10为RTL8306模块,无线调制发送模块11为RTS-8139DL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当代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当代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33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