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装于通用汽油机燃料油箱上的通气阀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53037.2 | 申请日: | 201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7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蒋勇;曾令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润通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F16K17/36;F16K27/12;F16K1/36;F16K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247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 通用 汽油机 燃料 油箱 通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阀,尤其是安装在通用汽油机燃料油箱上的通气阀。
背景技术
以通用汽油机为动力的微型水泵、发电机组等工作机,一般设有独立的燃料油箱,通用汽油机正常工作时,燃油要利用位差及汽油机本身负压源源不断地注入汽油机燃烧室,这就需要燃料油箱与大气保持相通。燃料油箱与大气相通通常采用两种办法:一是通过油箱盖与大气相通;一是通过在燃料油箱顶部安装一个专门的通气阀,通气阀与通用汽油机的进气系统相通。两种方法,在汽油机停止工作时,都可能造成燃油蒸汽直接排入大气而污染环境。为控制燃油蒸汽直接排入大气,在通气阀的基础上,一般在阀后再设置碳罐(本说明书中提及的碳罐,为公知技术的内容,在本说明书的任何附图中均未标注其示意图)收集、吸附燃油蒸汽,汽油机工作时,被吸附在碳罐中的燃油蒸汽通过汽油机进气系统的负压被输送到进气系统,与空气混合后进入燃烧室参与燃烧。同时,为防止燃料油箱发生倾斜或倾倒时燃油通过通气阀进入碳罐而使碳罐内活性吸附物质(如活性碳)失效,通气阀中设置了阻止燃料因意外进入碳罐的阀装置,而在正常情况下,该阀装置并不阻碍燃料油箱与大气保持相通。
现有技术安装于通用汽油机燃料油箱上的通气阀(如图1所示),由阀体、阀盖、瓶盖状阀塞及钢球组成,阀体与阀盖密封成阀腔,阀体上设第一通气道,阀盖上设有第二通气道,在阀盖的底部外侧的第二通气道上套装有安装胶套,阀塞位于阀腔内,阀塞的顶部外侧设有阀针与阀体内壁与第一通气道连通处的阀口相配合,阀针与阀口的配合面为圆锥形面,钢球位于阀塞的顶部内侧与阀盖的倒锥形阀座之间。这种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因为阀针与阀口的配合面为圆锥形面,其配合要求较高,如阀针稍有偏移,阀针与阀口之间将不能完全密封,在燃料油箱倾斜或倾倒时燃油可通过阀口进入碳罐而使碳罐失效;另一方面,在燃料油箱倾斜或倾倒时,钢球在倒锥形阀座的斜面上滚动进而推动阀塞沿阀腔的内壁向阀腔的上方移动从而使阀针与设在阀体上的阀口闭合,因钢球所处斜面为倒锥形斜面,其启动阻力较大,灵敏度较差;第三,安装胶套的安装面位于整个通气阀的底部,因而使阀占用了燃料油箱外侧的较多空间也影响通用汽油机或其工作机的整体美观及商品性;第四,通用汽油机燃料油箱上安装的通气阀,在正常使用中往往存在燃油装得较满或燃油受箱内温升及压力差影响的情况,燃料油箱中的燃油会随汽油机振动而震荡并直接窜入通气阀,此时由于通气阀中阀针与阀口为打开状态,燃油会通过阀口进入第一通气道进入碳罐而使碳罐失效,对这种情况,现有技术的通气阀并不能解决。针对前述最后一个存在的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是:通气阀被安装在燃料油箱顶部后,在通气阀的下面在燃料油箱顶部的内侧焊接一个独立的油气分离腔室,该分离腔室通过其底部的通气孔与燃料油箱内部空间相通。但这也带来另一些问题:在燃料油箱的顶部内侧焊接,工艺、构造条件复杂、焊接条件苛刻,增加了制造难度、加大了制造成本;同时,燃料油箱的顶部外侧可能因焊接而发生严重变形,影响通用汽油机或其工作机的整体美观及商品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型提出一种在燃料油箱倾斜或倾倒时易于关闭、动作灵敏的安装于通用汽油机燃料油箱上的通气阀,并且其能有效防止汽油机正常工作时燃油因震荡而窜入第一通气道进入碳罐并能减少空间占用、增加整体美感和商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于通用汽油机燃料油箱上的通气阀的技术方案1为:该通气阀由阀体、阀盖密封而成阀腔,阀体顶部设置有第一通气道,该第一通气道与阀腔通过一阀口连通,阀盖底部设有凹形阀座,在阀座的上方有一瓶盖状阀塞,在阀塞的顶部外侧设有与阀口配合能关闭第一通气道的阀针,阀塞与阀座之间放置一钢球,钢球可自由移动并可使阀塞沿阀腔内壁上下移动,阀塞与阀腔内壁之间有间隙可通过气体,该通气阀还包括油气分离腔,由分离腔盖与阀腔的底部外侧壁合围而成,在阀盖底部设有与阀腔连通的第一通气孔,在油气分离腔底部设有第二通气孔。
因为在传统通气阀基础上加设了一个油气分离腔,即使通用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因燃油震荡窜入第二通气孔而进入油气分离腔,在油气分离腔中,液态的燃油会因重力作用在油气分离腔内下落到底部并回流入燃料油箱,而气态的燃油则可正常通过通气阀,因而能独立的通过通气阀实现防止液态燃油因震荡而窜入通气阀进入碳罐的情况,与传统在燃料油箱顶部内侧焊接油气分离腔相比,设计简单、工艺容易实现并不会影响通用汽油机或其工作机的整体美观或商品性,制造成本也极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润通动力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润通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30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TPE挤出成型机的改良结构
- 下一篇:电动自行车尾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