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碳化炉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2704.5 | 申请日: | 201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3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覃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覃健林 |
主分类号: | B27M1/06 | 分类号: | B27M1/06 |
代理公司: | 梧州市万达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08 | 代理人: | 陈燕群 |
地址: | 5430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碳化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竹材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蒸汽加热对竹材进行碳化色处理的高效碳化炉。
二、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碳化炉,炉体外接的蒸汽进汽连接管的位置和炉内的蒸汽加热管及蒸汽喷孔设置不合理,导致炉内蒸汽不均匀,而且在炉体上只有局部温度显示点,更没有设置专用的温度调节阀,对炉内上、下层的左、中、右部位的温度、湿度无法掌握和调控,全凭工人经验感觉操作,每一炉都要重新反复调试卸压排汽阀、排污阀,也只能起到蒸汽进出平衡炉内工作压力的效果,仍不能使炉内的温度、湿度均匀,使碳化所得的产品质量不稳定,颜色不均匀,色泽暗淡呆板,并出现大量的黑节巴、内炭,废品率高,劳动强大度,不易操作,既费时又浪费能源。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所存在的问题,碳化所得的碳化色竹材,具有颜色均匀,色泽鲜活,质量稳定的高效碳化炉。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碳化炉,包括炉体,炉门,炉体支座,接在炉体外的温度表、压力表、卸压排汽阀、安全阀、排污阀、蒸汽进汽阀,在炉体内设有蒸汽加热管和料框车轨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调节阀,蒸汽导流片,所述的蒸汽加热管开有蒸汽匀流喷孔,在炉体的上层左、右部分别设有与炉体内腔连通的温度表连接管和温度调节阀连接管,在炉体的下层左、右部分别设有与炉体内腔连通的温度表连接管,在炉体底的中部设有与炉体内腔连通的蒸汽进汽阀连接管,在炉体上层中部或炉体上层其他位置设有与炉体内腔连通的卸压排汽阀连接管,在炉体上层中部还设有温度调节阀连接管,在炉体的上层还设有与炉体内腔连通的安全阀连接管和压力表连接管,在炉体底的左、右部分别设有与炉体内腔连通的排污阀连接管和温度调节阀连接管,在炉体内腔底部与炉体平行并离内壁高20-120mm处设有蒸汽加热管,在蒸汽加热管两侧的炉体底内壁上设有蒸汽导流片和料框车轨道,蒸汽匀流喷孔开设的位置是从蒸汽加热管的中心起往左、右两端方向由孔径不同、疏密不同有序或交错排列在圆周上,孔直径为1-16mm,所述的炉体上层左、右部设置的温度表连接管分别接有温度表;所述的炉体下层左、右部设置的温度表连接管分别接有温度表;所述的炉体上层左、中、右部设置的 温度调节阀连接管分别接有温度调节阀;所述的炉体下层左、右部设置的温度调节阀连接管分别接有温度调节阀;所述的卸压排汽阀连接管接有卸压排汽阀;所述的安全阀连接管接有安全阀;所述的压力表连接管接有压力表;所述的蒸汽进汽阀连接管接有进汽阀;所述的炉体底的左、右部设置的排污阀连接管接有排污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度调节阀连接管的直径为10-13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炉体上层中部的温度调节阀连接管设在卸压排汽阀前连接管的管道上或直接设在炉体上层中部,并与炉体内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炉体底右部设置的温度调节阀连接管开设的位置在炉体底右部设置的排污阀前连接管的管道上,或在与上层右部温度调节阀连接管相对应的炉体底上开设,并与炉体内腔连通;炉体底左部设置的温度调节阀连接管开设的位置在炉体底左部设置的排污阀前连接管的管道上,或与上层左部温度调节阀连接管相对应的炉体底上开设,并与炉体内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炉体下层右部设置的温度表连接管开设的位置在紧靠下层右部温度调节阀连接管并略高于料框车轨道上方;炉体下层左部设置的温度表连接管在紧靠下层左部温度调节阀连接管并略高于料框车轨道上方的位置开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蒸汽导流片设在蒸汽加热管两侧并向炉腔圆心倾斜一定的角度,最佳为15-120度,其高度以不影响料框车行进为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蒸汽匀流喷孔开设的位置是从蒸汽加热管的中心起往左、右两端方向由小到大在圆周上布设,孔直径为1-16mm,或以同孔径由少到多、由疏到密呈品字形交错或有序布设在圆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覃健林,未经覃健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27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