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铁路货车的盘形制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52267.7 | 申请日: | 201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7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吕换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D65/20 | 分类号: | F16D65/20;F16D65/52;B61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 11313 | 代理人: | 田强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铁路 货车 形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货车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铁路货车的盘形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铁路货车运用速度不高于120km/h,否则超过其规定的制动距离。在铁路客车持续提速和动车组(包括高速动车组)不断发展的今天,货车提速势在必行。
现有铁路货车基础制动系统主要由一个制动缸、一个闸瓦间隙自动调整器、闸瓦和杠杆系统等组成。铁路货车制动是利用轨道与车轮间的粘着力(以下称粘着力)对施加于车轮的摩擦力形成反作用力实现的,那么,粘着力和施加于车轮的摩擦力均是限制铁路货车制动的要素。施加于车轮的摩擦力过大,一方面超过车轮或闸瓦的须用负荷而使其破坏,另一方面,要求制动力大于粘着力便滑行而损坏车轮和轨道。由于粘着力是其固有特性,不仅随车辆运行速度还随环境(主要是轨面潮湿度)变化,而现有铁路货车只能利用其最小值,不能根据不同速度和轨面潮湿度适时利用而最大限度利用粘着力。因此,现有铁路货车装备只能满足120km/h以下的运用。
另外,经分析现有的铁路货车制动系统还存在以下问题:
1)制动热负荷由车轮承担,无提高制动功率的空间,限制了铁路货车速度提高;
2)闸瓦和车轮材料选择自由度小;
3)基础制动系统采用相互关联的结构,不仅制动效率低而且不便于提高 速度;
4)闸瓦间隙自动调整器调整的是基础制动系统中的所有闸瓦间隙之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铁路货车运行速度的盘形制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铁路货车的盘形制动装置,包括:
与制动控制系统连通的单元制动缸、杠杆系统、闸片和随车轴旋转的制动盘,所述闸片与所述制动盘形成一定的间隙,所述杠杆系统作用于闸片;
来自制动控制系统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被所述单元制动缸转换为作用力输出,经过所述杠杆系统放大到所述闸片,所述闸片形成作用于所述制动盘上的正压力;
所述单元制动缸内部设置有用于自动调整所述制动盘两边的两片闸片之间的间隙以便所述闸片与所述制动盘之间的间隙减小到设定值的闸片间隙自动调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盘形制动装置能够将制动热负荷由车轮转移到制动盘,从而提高制动功率,适用于铁路货车速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铁路货车的盘形制动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在铁路货车制动系统中的基础制动系统采用盘形制动装置。如图1所示,该盘形制动装置包括单元制动缸1、杠杆系统2、闸片3和随车轴5旋转的制动盘4,所述闸片3与所述制动盘4形成一定的间隙,杠杆系统2作用于闸片3。铁路货车制动系统还包括制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基础制动系统。
工作时,制动控制系统通过单元制动缸1的压缩空气入口11向单元制动缸输入压缩空气,然后单元制动缸1将压缩空气的压力转换为作用力输出,该作用力经过杠杆系统2放大并作用到闸片3,在闸片3形成作用于制动盘4上的正压力,从而产生阻止车轴5转动的摩擦力使车辆减速。
单元制动缸1内部设置有闸片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其能够自动调整位于制动盘两边的两个闸片3的间隙之和,从而使闸片3与制动盘4磨耗增大的间隙减小到设定值。本实用新型的每个闸片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只调整两个闸片之间的距离,机构简单,调整精确,因此具有很高的灵敏度(20~30kPa)和效率,不仅适合防滑器控制,而且节省压缩空气的消耗。
采用实用新型的盘形制动控制装置,能够使得闸片和制动盘的材料选择自由度大大增加。例如,可以分别选择使摩擦性能随速度变化而跟随粘着力变化的材料。
由于闸瓦制动每车轴能够承担的最大制动功率为340kw,而一个制动盘就可以承担该功率,每车轴上可以设置3或4个制动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铁路货车制动系统中的基础制动系统可以包括在每车轴上设置3或4个相互独立的如图1所示的盘形制动装置,这将成倍提高制动功率从而提高铁路货车速度,铁路货车的运行速度可以提高到160km/h~200km/h。另外,由于基础制动系统中的盘形制动装置相互独立,因此可以不再使用大量笨重的杠杆系统,从而可以减小车辆运行中的振动,这样能够提高制动功率和提高运行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是只要满足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中技术特征的组合就落入了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22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