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钻录井接砂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1085.8 | 申请日: | 201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1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明晓峰;徐晓明;刘军平;明智婕;孙凯骅;李子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晓峰 |
主分类号: | G01N1/04 | 分类号: | G01N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64 山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钻 录井接砂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勘探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空气钻录井接砂器。
背景技术
一般的,空气(氮气)钻录井接砂器是石油天然气勘探行业录井专业在空气(氮气)钻施工作业中的排砂管线上使用的岩屑粉尘颗粒收集装置,收集的岩屑粉尘颗粒用来进行地质剖面分析。起初,空气(氮气)钻过程中的岩屑粉尘颗粒收集装置主要由手控闸门和接砂布袋组成,具体的操作是由接砂人员在临时搭建的捞砂棚中根据实测的捞砂时间开关手控闸门、然后打开接砂布袋将获取的岩屑粉尘颗粒收集起来实现的。首先,靠手控开关闸门来控制接砂是不科学的,手控闸门关掉后空气(氮气)钻井作业仍在继续,这样就不能保证岩屑粉尘颗粒收集的连续性和及时性,这也是工作行业标准中所不允许的;再者,手控闸门在高压作用下操作困难并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且需要一定的体力才能完成操作,这样就把简单操作复杂化了;其次,用接砂布袋来收集岩屑粉尘颗粒是一种不安全的操作行为,因为在高压作用下(一般为2-5Mpa)接砂布袋易涨裂,飞溅的岩屑粉尘颗粒容易造成人身伤害。
这种岩屑收集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靠手控闸门的开关操作来控制捞砂是一种不安全的行为,以这种方式接砂不能保证岩屑粉尘颗粒收集的连续性和及时性;同时,在高压作用下接砂布袋易涨裂,飞溅的岩屑粉尘颗粒容易造成人身伤害,其缺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力频繁操作手控高压闸门对操作人员自身构成了安全威胁、存在安全隐患;
②人力操作高压手控闸门不能实现岩屑粉尘颗粒收集的连续性和及时性,而这种连续性及时性是行业工作本身的工作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③接砂布袋靠绳具紧固在排砂管线上,而接砂布袋易在高压下易涨裂构成人身安全隐患;
④打开接砂布袋放砂时如果由于操作失误忘记首先关掉手控闸门就必然造成岩屑粉尘颗粒飞溅,对取砂人员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⑤操作步骤繁琐,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⑥岩屑粉尘颗粒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影响作业现场的环境保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空气钻录井接砂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空气钻录井接砂器,其结构包括排砂管线和分流排砂管,分流排砂管连通到上部接砂分压器上,分流排砂管上设置有球形开关手控闸门,上部接砂分压器的下部连接有下部接砂器,上部接砂分压器与下部接砂器内部中间连通且设置为整体的葫芦状结构,上部接砂分压器顶端连接有高压分压软管,高压分压软管连接在岩屑粉尘颗粒沉淀罐,下部接砂器底部设置有球形开关放砂口。
分流排砂管与上部接砂分压器的连接角度为60度。
下部接砂器底部设置有支承座。
上部接砂分压器两侧分别设置有提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该空气钻录井接砂器在石油天然气勘探过程中的空气(氮气)钻岩屑粉尘颗粒的录井施工期间能够完全充分地消除以上多种不利因素,最大可能地减少了维护保养时间,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基于岩屑粉尘颗粒的录井工作质量。这种空气(氮气)钻录井接砂器不受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利空间限制,可保证该特殊施工期间岩屑粉尘颗粒录井的连续性、代表性和及时性。
该空气钻录井接砂器与传统简易的手工接砂工具相比,具有以下性能和优点:
①手控闸门设计为常开,确保了岩屑粉尘颗粒收集的连续性和及时性;
②岩屑粉尘颗粒沉淀罐的设计保护了作业现场环境并消除了高压危险;
③上部接砂分压器既能分压有为岩屑粉尘颗粒进入下部接砂器提供了可能;
④采用高压分压软管分压提供了现场设备摆放的灵活性;
⑤下部接砂器为岩屑粉尘颗粒的沉降和接砂提供了有效条件;
⑥上部接砂分压器和下部接砂器之间采用缩径口设计不但确保了岩屑粉尘颗粒的收集而且为放砂口泄压提供了保障;
⑦接砂器底部设计有三个支撑座,确保了设备的安装和固定;
⑧该空气(氮气)钻录井接砂器结构简单,用料经济,可长期使用;同时,确保了作业现场设备的规范和标准化;
⑨增加提环设计,在现场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设备移位。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晓峰,未经明晓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10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租赁管理系统及其车锁机构
- 下一篇:一种正余弦编码器细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