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纤维铝过滤板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0520.5 | 申请日: | 201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8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尚安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尚安亭 |
主分类号: | B01D39/08 | 分类号: | B01D39/08;C22B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51 上海市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纤维 过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液分离用过滤板,尤其涉及用于铝矿脱水的一种玻璃纤维铝过滤板。
背景技术
传统的铝过滤板式用陶瓷材料制成,陶瓷过滤板需要经过多道工艺制作呈模型,而后经高温长时间烧制而成,其特点是:制作工艺复杂,而且重量过重,使用前必须预热,能源浪费严重,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纤维铝过滤板体较原陶瓷过滤产品,具有以下优点:(1)重量轻;(2)无需预热即可使用;(3)流量可随工艺生产需要进行调节,一般可达每分钟过滤铝水300-500公斤,也可以调节到500-800公斤;(4)成本低,本产品的销售价格也低于陶瓷同类产品,大大减少了企业的成本,;(5)与陶瓷材料比较制作工艺节能、低碳,如玻璃纤维过滤板替代陶瓷板产品,可为国家节约大量能源;(6)提高过滤铝的纯度,玻璃纤维过滤板使用后吸附在过滤板上的杂质可以减少铝中杂质含量;(7)耐高温,本实用新型的产品耐受温度在730摄氏度到800摄氏度,完全满足使用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陶瓷铝过滤板的不足,提供一种强度高,过水能力强的玻璃纤维铝过滤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玻璃纤维铝过滤板,由玻璃纤维网和支撑玻璃纤维网的支架组成,所述玻璃纤维网由无碱玻璃纤维丝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网由无碱玻璃纤维丝组成,所述玻璃纤维丝直径φ0.3mm,所述玻璃纤维网一英寸有20-40个孔。
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纤维铝过滤板的制备,包括将玻璃纤维加工成所需直径为0.3mm的无碱玻璃纤维丝;将无碱玻璃纤维丝通过高性能间杆织布机制作成玻璃纤维网;再在玻璃纤维网上涂覆酚醛树脂;经过250℃-400℃高温加热,将上述树脂留存在玻璃纤维网上;再通过分切玻璃纤维网,通过使用耐高温线缝制和涂抹耐高温粘合剂最后将玻璃纤维网分层包裹在支架上。
所述耐高温线为四氟乙烯涂覆的玻璃纤维制品。
分层包裹玻璃纤维网的间距为1CM左右,根据客户的需要玻璃纤维网可以设置5-6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重量轻,同型号的陶瓷铝过滤板重量为6公斤,本实用新型的重量为3公斤;(2)无需预热即可使用;(3)流量可以随着工艺生产需要进行调节;(4)成本低,与国外进口的类似铝过滤板成本只有其一半;(5)与陶瓷材料制作的陶瓷铝过滤板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制作工艺节能、低碳;(6)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吸附过滤过程中杂质的作用,对提高铝的纯度作用很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纤维铝过滤板俯视图;
图2为图1A-A向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将成品无碱玻璃纤维丝利用734型高性能间杆织布机进行编织,制作成为玻璃纤维网,其制作的网格密度根据对734型高性能间杆织布机的不同设置而达到要求,本实施例采用的是一英寸保证20-40个孔即可,待玻璃纤维网制备好之后,在玻璃纤维网上涂覆酚醛树脂,完成涂覆均匀之后将涂覆酚醛树脂的玻璃纤维网放入温度为250℃-400℃的环境中高温加热,以达到留存酚醛树脂在玻璃纤维网上的目的,经过上述工艺,成品的玻璃纤维网制备完毕,然后根据支架的要求对玻璃纤维网进行分切,分切好的待用玻璃纤维网(2)利用耐高温玻璃线用人工缝制在支架的支架分层杆(1)、分层杆(12)、分层杆(13)、分层杆(14)、分层杆(15)上,并在结合部位涂抹耐高温粘合剂,包裹支架的玻璃纤维网层数根据客户的需要设计,本实施例采用的五层设计,每层的间距在1cm左右。
所述支架分层杆为每层过滤网附着的基本固定单位,其每个层面均在支架四个方向的同一水平面设置一根杆件,四个方向的杆件共同构成一个平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 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尚安亭,未经尚安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05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