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榨汁机刀盘及榨汁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0149.2 | 申请日: | 201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0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章晓;陈云;程云;刘晨岑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19/00 | 分类号: | A47J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榨汁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尤其涉及榨汁机刀盘及榨汁机。
背景技术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健康及营养,由于蔬菜及水果里的维生素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很大的帮助,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蔬菜及水果里的维生素的摄取,所以,榨汁机得到了消费群体的广泛青睐。然而,榨汁机的刀盘是影响榨汁机的出汁率的最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如今物价高涨的环境下,能够用更少的果蔬榨取更多的果蔬汁的榨汁机成为人们的首选。
目前,榨汁机的刀盘主要为以下结构:由刀齿组辐射状的分布满榨汁机的刀盘,且刀齿组由若干刀齿按直线排列形成,参见图1,由于刀盘单一的由辐射状的刀齿组构成,当果蔬随刀盘转动时,在离心力作用下,果蔬极易被甩出刀盘乃至甩出过滤网,尤其是在刀盘外侧的果蔬受到的离心力更大,其很有可能还未来得及被刀齿切磨就被甩出了刀盘及过滤网,从而降低了榨汁机的出汁率,浪费了不少的果蔬,也增加了人们的消费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榨汁机刀盘的出汁率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出汁率的榨汁机刀盘及榨汁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榨汁机刀盘,包括第一切磨部,其位于所述刀盘的中央,其包括若干第一刀齿组,所述第一刀齿组呈辐射状分布在刀盘上,所述第一刀齿组由若干刀齿沿直线排列形成;及第二切磨部,其位于所述第一切磨部的外围,所述第二切磨部包括若干第二刀齿组及位于所述第二刀齿组外侧的用于阻挡果蔬弹出刀盘的挡筋,所述第二刀齿组呈螺旋状分布在刀盘上,且所述第二刀齿组由若干刀齿沿弧线排列形成。
在上述榨汁机刀盘中,所述挡筋为条状,且挡筋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刀齿组的最高高度。
在上述榨汁机刀盘中,所述第一切磨部为圆形,且其圆心与所述刀盘的圆心相同。
在上述榨汁机刀盘中,所述第一刀齿组所在的直线经过所述刀盘的圆心。
在上述榨汁机刀盘中,所述第一切磨部的半径为所述刀盘的半径的1/4至3/4。
在上述榨汁机刀盘中,所述第二切磨部呈圆环状。
在上述榨汁机刀盘中,所述第二刀齿组所在的弧线的弯曲方向与榨汁机的电机的转动方向一致。
在上述榨汁机刀盘中,所述刀盘的中心处设置有切刀。
在上述榨汁机刀盘中,所述第二刀齿组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刀齿组的数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榨汁机,其包括:机座、安装于机座上方的集汁桶、位于集汁桶上方的上盖、位于集汁桶内的底盘、及位于底盘上的刀盘,所述刀盘为上述榨汁机刀盘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榨汁机刀盘,其将刀盘划分为位于刀盘中央的第一切磨部及位于第一切磨部外围的第二切磨部,且第一切磨部由第一刀齿组呈辐射状分布形成,第二切磨部由第二刀齿组呈螺旋状排列,两重刀刃的设计使中心部位的第一切磨部能有效切割果蔬且第二切磨部能更好的磨碎果蔬;同时,在第二刀齿组的外侧设置有挡筋,当水果或蔬菜的碎片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到第二切磨部时,由于档筋的作用,果蔬将会被反弹回来继续被刀盘切磨,所以,果肉在被甩出刀具前与刀齿的接触次数将大大增加,从而使得果肉被更充分的切磨,进而提高出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榨汁机刀盘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榨汁机刀盘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榨汁机刀盘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榨汁机刀盘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榨汁机刀盘主要通过将刀盘划分为第一切磨部及第二切磨部两个区域,且在刀盘的外侧设置弧形的刀齿组及挡筋,从而将果蔬挡回刀盘进行进一步的切磨,进而增加果蔬的出汁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01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