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过滤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50044.7 | 申请日: | 2011-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7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 发明(设计)人: | 杨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淼 |
| 主分类号: | B01D35/02 | 分类号: | B01D3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曹洪进 |
| 地址: | 1001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过滤油液和冷却液等液体中的杂质的过滤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过滤器包括由圆筒体、顶板和底板形成的中心具有空腔的圆柱体,圆柱体内通过管板将空腔分隔成过滤区和净液区,顶板和管板之间安装有滤芯,圆筒体的侧壁设有进液口、出液口和排污口,进液口和排污口与过滤区相连通,出液口与净液区相连通,排污口设在过滤区的下端。使用时待过滤的液体通过进液口进入过滤区,待过滤的液体经滤芯过滤后变成净液进入净液区,净液经出液口输出,过滤区内形成的污物堆集在管板上并集中于滤芯座周围,过滤区的污物可通过排污口排出。这种过滤器存在以下问题:1、通过进液口进入过滤区的待过滤液体会垂直冲击滤芯,待过滤液体中的颗粒状污物容易直接附集在滤芯的表面,堵塞滤芯,造成压差上升较快,影响过滤效果。2、滤芯座周围纳污空间小,并且在更换滤芯时容易造成污物进入净液区。3、管板与排污口处于同一水平面,不能实现最低点排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增加过滤器的纳污空间,并且在更换滤芯时不容易造成污物进入净液区的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待过滤液体对滤芯的冲击和淤塞,提高过滤效果的过滤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体、上封头、下封头、压板和管板,所述圆筒体、上封头和下封头形成中心具有空腔的罐状体,所述压板连接在所述圆筒体的顶端内壁,所述管板为由水平板部和┐形板部形成的折板,水平板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圆筒体的底端内壁,所述┐形板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圆筒体内壁,所述管板将所述罐状体的空腔分隔成过滤区和净液区,所述压板和管板的水平板部之间安装有滤芯,所述滤芯通过滤芯座安装在所述管板的水平板部上,所述圆筒体的侧壁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过滤区相连通,所述出液口与净液区相连通,所述管板的水平板部设有排污口,所述水平板部的排污口处设有倒装封头,所述倒装封头底部连接有穿出于的罐状体的排污管和排污阀,所述下封头的底部安装有排油阀。
所述管板的水平板部上设有位于滤芯和进液口之间的竖直的防冲板,所述防冲板将所述过滤区分隔成顶部相通的导流区和工作区。
所述防冲板的高度为所述管板的水平板部至所述滤芯的顶端的距离的3/4~4/5。
所述滤芯座的高度为所述滤芯高度的15%~2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过滤器,包括:圆筒体、上封头、下封头、压板和管板,所述圆筒体、上封头和下封头形成中心具有空腔的罐状体,压板连接在圆筒体的顶端内壁,管板为由水平板部和┐形板部形成的折板,水平板部固定连接在圆筒体的底端内壁,┐形板部固定连接在圆筒体内壁,管板将罐状体的空腔分隔成过滤区和净液区,压板和管板的水平板部之间安装有滤芯,滤芯通过滤芯座安装在管板的水平板部上,圆筒体的侧壁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与过滤区相连通,出液口与净液区相连通,管板的水平板部设有排污口,水平板部的排污口处设有倒装封头,倒装封头底部连接有穿出于的罐状体的排污管和排污阀,下封头的底部安装有排油阀。使用时待过滤的液体经滤过滤后变成净液进入净液区,净液经出液口输出,过滤区内形成的污物堆集在管板的平板上及倒装封头内,倒装封头增加了过滤器的纳污空间,过滤区的污物可通过排污管和排污阀排出,更换滤芯时由于污物通过倒装封头、排污管及排污阀排出,因此不容易造成污物进入净液区。
2、本实用新型过滤器,由于管板的水平板部上设有位于滤芯和进液口之间的竖直的防冲板,防冲板将过滤区分隔成顶部相通的导流区和工作区。待过滤液体自进液口进入导流区并从防冲板的顶部进入工作区,由滤芯过滤后形成净液进入净液区,待过滤液体中含有的较大颗粒状污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沉到管板及倒装封头上,而不会冲击滤芯并聚集在滤芯的表面形成淤塞,提高了过滤效果。倒装封头及下端的排污管成为过滤的最低点,液体通过经过防冲板导流后形成自上而下流动,在重力作用下污物向底端沉积,提升过滤区的纳污能力,同时实现了低点排污,减少由于排污不彻底造成更换滤芯后的二次污染。
3、本实用新型过滤器,滤芯座的高度为所述滤芯高度的15%~25%,从而可以提升过滤区的纳污空间,减少普通过滤器由于过滤后排液不彻底而在更换滤芯时造成的待过滤液体进入净液区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过滤器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过滤器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淼,未经杨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00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柔软度超厚保护膜
- 下一篇:一种新型硬密封防火球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