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鳍钻模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49980.6 | 申请日: | 201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9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皓;毕庆鹏;隋树波;朱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7/28 | 分类号: | B23B47/28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杨华 |
地址: | 11016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鳍钻模,用于空间狭小、零件较厚、且零件层数较多的情况下,钻制高精度孔的钻模。
背景技术
在Q400尾段安装背鳍组件过程中,需要在上壁板与背鳍接头连接处钻制12个直径为6.35mm-6.45mm的螺栓孔。此处连接件有五层,总厚度在20mm以上,有两层为机加件,在这种情况下,钻制此种精度的孔难度就比较大,需要借助垂直钻孔器,才能保证终孔的孔径不会超差。但是此处工作空间特别狭小,无法使用正常的垂直钻孔器,最初工人在操作的时候,仅是靠目视来检查钻头与零件是否垂直,但是效果很不理想,每次钻好的终孔,孔径基本会超差0.05mm-0.1mm,最严重的情况会在背鳍接头上形成“8”字孔,造成背鳍接头的报废,及上壁板的返修,严重的影响了生产线的质量和进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鳍钻模,该背鳍钻模不仅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维护简单、制造成本低,而且在工作空间狭小、零件较厚、且层数较多的情况下,钻制孔径精度要求较高的钻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背鳍钻模,主要由钻孔模块、定位模块和连接梁组成,定位模块以钻孔模块为中心对称布置,钻孔模块和定位模块共同与连接梁固定连接,整体形成”山”型;钻孔模块的上下表面设有两个通孔,通孔内还设有插销,两个定位模块的侧面分别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螺栓。
该背鳍钻模采用上述结构,提高工作效率,杜绝超差现象。由于各种机型都有背鳍安装过程,可根据实际尺寸对钻模稍加改造,便可应用于多种机型。并且本项发明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维护简单、操作过程易懂、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背鳍钻模的俯视图(无插销和螺栓)。
图2为背鳍钻模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背鳍钻模,主要由钻孔模块1、定位模块2和连接梁3组成,定位模块2以钻孔模块1为中心对称布置,钻孔模块1和定位模块2共同与连接梁3固定连接,整体形成”山”型;钻孔模块1的上下表面设有两个通孔4,通孔4内还设有插销5,两个定位模块2的侧面分别设有螺纹孔6,螺纹孔6内设有螺栓7。
其使用方法为:由于上壁板下面的接头为凹型,特将背鳍钻模设计成“山”字型,以躲避接头两侧的加强筋,并能将引导钻头部分深入到接头内部。在背鳍钻模放到准确位置后,使用插销5插入上壁板已由工装钻到直径为4.91mm的孔内,将背鳍钻模固定到接头下表面,然后在钻模左右两侧将2个螺栓7拧入到螺纹孔6中,将所有定位点固定好后,把插销5拔出,此时钻模上的孔位已经与零件上的导孔处于同心位置,即可使用6.35mm的钻头将零件上的导孔扩至终孔尺寸。因为钻模有足够的厚度,且在定位后及其稳定,钻头在穿过多层零件也不会发生歪斜现象,有效的保证了产品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99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跑偏的胶带垂直拉紧装置
- 下一篇:蜜蜂收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