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焦镜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49834.3 | 申请日: | 2011-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5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安达宣幸;山中久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龙光学(佛山)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15/16 | 分类号: | G02B1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焦镜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5mm照相机、摄像机、电子静态照相机(still camera)等中所使用的变焦镜头(zoom lens),更详细而言,涉及还能够安装于后焦距较短的所谓单镜头无反光镜照相机(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lens camera)的变焦镜头。
背景技术
以往,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用的变焦镜头中,在该变焦镜头和受光元件之间存在有旋转镜,所以必须加长后焦距,限制了变焦镜头设计的自由度。而单镜头无反光镜照相机则具有能够缩短变焦镜头的后焦距、增加变焦镜头设计的自由度的优点。
另外,自过去以来,周知有如下镜头类型:是较高倍率的变焦透镜,并作为整体具有正光焦度,在变焦时移动的透镜组内部配置防振透镜组。例如,从物体侧,以正、负、正、负、正的透镜结构,以第4透镜组作为图像模糊校正透镜组。周知如下结构:该第4透镜组与配置于图像模糊校正透镜组前后的透镜组成为一体,变焦时,全部的透镜组移动。
此外,周知如下结构:以正、负、负、正透镜的结构,在第4透镜组内配置模糊校正透镜组,全部的透镜组移动。
另外,还周知如下结构:以负、正、负、正透镜的结构,第2透镜组与第4透镜组成为一体,以第3透镜组进行图像模糊校正,变焦时,全部的透镜组移动。
具体而言,作为以往的变焦镜头之一,具有如下结构:搭载于单镜头反光式数码照相机等中的变焦光学系统ZL,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G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G2、具有正光焦度的后透镜组GR,第2透镜组G2具有至少1个的正透镜、与该正透镜中光焦度最大的正透镜的物体侧相邻配置的负透镜,第2透镜组G2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为非球面形状,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为望远端状态时,第1透镜组G1和第2透镜组G2之间的间隔变化,第2透镜组G2和后透镜组GR之间的间隔变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作为以往的其他的变焦镜头,人们提出了如下提案:一种变焦镜头系统包括多个透镜组,通过使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来进行变焦,
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power)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第4透镜组,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1.88<nd2...(18)
在这里,nd2:包含于第2透镜组中的透镜元件(若为混合式透镜,则是除了树脂层之外的部分)的平均折射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作为以往的其他的变焦镜头,人们提出了如下摄像透镜:该摄像透镜包括:配置于最靠物体侧,并具有负光焦度的前透镜组;配置于比上述前透镜组靠像侧,并具有负光焦度,且以使得至少一部分具有与光轴大致垂直方向的成分的方式移动的后透镜组,
上述后透镜组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1负透镜成分、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负透镜成分、具有正光焦度的正透镜成分,上述第2负透镜成分配置在上述第1负透镜成分与上述正透镜成分之间,上述第1负透镜成分的上述第2负透镜成分侧的透镜面形成为相对于该第2负透镜成分朝向凹面,上述第2负透镜成分为相对于上述第1负透镜成分朝向凹面的负弯月形透镜(meniscus lens)形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59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7595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1753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变焦镜头中,在对焦时,使构成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G2的所有的透镜在光轴上移动,该结构不利于实现对焦机构的轻量化、响应高速化、简化。
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变焦镜头中,以第3透镜组为对焦透镜组,其结构实现了简化、轻量化。但是,对焦透镜组配置于比光圈位置靠物体侧,为了确保对焦透镜组的对焦移动区域,必须增大光圈位置与第1透镜组之间的间隔。结果,变焦比的扩大导致第1透镜组的直径扩大,成为无法避免变焦镜头光学系统的高重量化、大型化,以及镜筒的大型化的结构。
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摄像透镜中,4个透镜组结构当中,由第2透镜前组和第2透镜后组形成第2透镜组,通过使第2透镜前组在光轴上移动来对焦,谋求对焦透镜组的轻量化。此外,使第2透镜组和第4透镜组作为一体在光轴上移动,并使所有结构透镜组在光轴上移动,由此高效地确保变焦比。然而,要实现具有超过10倍这样的高变焦比的变焦镜头时,负透镜组先行的变焦类型难以实现高的成像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龙光学(佛山)有限公司,未经腾龙光学(佛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98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后视镜的眼镜
- 下一篇:光纤型光反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