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量藻类声反射特征的实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48619.1 | 申请日: | 201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9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生;诸逦莹;章守宇;姜琳琳;张婧雯;陈德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9/14 | 分类号: | G01N2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藻类 反射 特征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中水下声学测量实验装置,确切的说是涉及一种测量藻类声反射特征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渔业资源的声学调查是建立在回声积分值与所探测鱼类密度呈线性关系的基础上的。为实现鱼类资源的定量评估,需要了解鱼类的声学特性,亦即鱼类对声波的散射特征与有效反射能力(其中描述后者的参量称为目标强度),以进行回声积分值与生物量密度之间的转换。因此调查对象声学特性的研究是开展生物资源声学调查的前提。随着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声学探测研究的对象从起初的鱼类逐渐向浮游生物及藻类拓展。近年,有利用声学方法对海底着生的大规模藻床进行研究,但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
作为前期的实验室研究部分,为研究藻类的声反射特征,有必要搭建合理的实验平台,有效抑制实验场地的声音反射干扰,方便固定和控制移动声纳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藻类声反射特征的实验装置,适用于实验室内测量和研究藻类声反射特征,为海藻的声学探测与生物量评估提供有利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测量藻类声反射特征的实验装置,由水槽、双支撑轨、拖翼和换能器连接器等组成。
水槽为方形,其各个侧面上都设置有消声板压槽,可将消声板插入其中,以防止消声板在水中浮起。
在水槽的一对侧面上部设置有双支撑轨,通过托架与水槽侧面连接,双支撑轨支撑并引导拖翼的运动。
拖翼的底面开有一道滑槽,换能器滑块设置在滑槽中,并可沿滑槽移动。上延伸杆和下延伸杆的长度方向上都设有位置调节螺栓孔,二者通过螺栓连接。换能器连接器通过螺栓与下延伸杆的下端连接,上延伸杆通过螺栓与换能器滑块连接,换能器滑块与拖翼的滑槽配合连接,并可在滑槽中直线移动。
拖翼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拖翼滑块,每个拖翼滑块可分别与双支撑轨的其中一根连接。拖翼垂直于双支撑轨,并可通过拖翼滑块在双支撑轨上直线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在水槽内侧的消声板压槽方便消声材料的装卸。
(2)采用双支撑轨与拖翼共同支撑和控制声纳或换能器的位置,实现较大的可控性。
(3)调节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的相对位置可以方便的调节换能器的垂直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拖翼滑块32的立体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换能器滑块43的立体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换能器连接器4的部分装配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测量藻类声反射特征的实验装置,由水槽1、双支撑轨2、拖翼3和换能器连接器4组成。水槽1的各个侧面的长边处都设置有消声板压槽11,可以将消声材料插入其中并固定,防止其在水中因为浮力而上浮。
双支撑轨2设置在水槽1的一对侧面上部,通过托架21固定在水槽的侧面上。
拖翼3的底面开有滑槽31,换能器滑块43设置在滑槽31中,并可沿滑槽31移动。换能器滑块43的下方设有延伸杆插槽44及螺栓孔45。上延伸杆41的上端插入延伸杆插槽44并通过螺栓孔45固定。上延伸杆41和下延伸杆42的长度方向上都设有位置调节螺栓孔45。下延伸杆42的下端通过螺栓与换能器连接器4固定连接。
所述拖翼3的两端各固定有一个拖翼滑块32,每个拖翼滑块32又分别与双支撑轨2配合连接,并可沿双支撑轨2的轨道移动。
拖翼3及双支撑轨2均采用型材。拖翼3垂直于双支撑轨2,并通过拖翼滑块32在双支撑轨2上直线移动。
实验时,在水槽1的底部铺上一层消声板,再铺上一定厚度的,与实际研究海域相同的海泥,在海泥中种入所研究的海藻,注入海水。将托架21通过螺栓固定到水槽1的侧面上,并把双支撑轨2放到托架21上固定好。将换能器5通过螺栓固定在换能器连接器上,依次连接好下延伸杆42,上延伸杆41和换能器滑块43,并将换能器滑块插入拖翼3下部的滑槽31中,移动到滑槽31的中部位置。将拖翼3两端的拖翼滑块32分别置入双支撑轨2的轨道中,将拖翼3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进行实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仅限于以上一种形式。凡是在水槽侧壁设置消声板压槽,并利用滑轨控制声纳换能器等仪器的水下生物声学特征测量实验装置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86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