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人工破膜手套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48278.8 | 申请日: | 201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5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刘爱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爱敏 |
主分类号: | A61B17/42 | 分类号: | A61B17/42;A61B19/04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杨秉利 |
地址: | 266012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人工 手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产科操作专用产品,具体说是一种一次性人工破膜手套。
背景技术
人工破膜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产科操作,例如:延期妊娠需要引产终止妊娠;可疑胎儿宫内窘迫需要观察羊水性状;调整产力加速产程等情况,都需要通过人工破膜来完成。既往操作过程是:医生双手戴无菌手套,右手食指和中指经产道进入子宫颈口触及胎头和羊膜囊作为指引,左手持艾力斯钳或止血钳深入宫颈夹破胎膜,羊水流出。因为为非直视下操作,左手持钳灵活性和准确性差,胎膜破口大小难以控制,操作时间往往比较长一些,产妇比较痛苦。特别是宫口扩张不大或羊膜囊不凸时,此操作更为困难。另外,有时可以损伤产道或宫颈,甚至胎儿头皮,或者夹破手套,影响无菌操作。因此,本技术领域亟待发明一种产科专用人工破膜手套,操作简单、方便,即可减少产妇痛苦,又避免了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一次性人工破膜手套,操作简单、方便,即可减少产妇痛苦,又避免了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次性人工破膜手套,所述手套为五指分开的右手乳胶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的中指套掌面上设置一尖刺。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尖刺呈弧形,尖刺的尖端指向指尖的反方向,尖刺的后部是平滑的弧状面,凸面向指尖前方。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尖刺长为0.8-1.2毫米,设置在中指套掌面中间位置,距离中指套顶部0.3-0.8厘米。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尖刺设置在一薄片顶面上,所述薄片底面与中指套掌面连为一体。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尖刺与薄片为塑料注塑成型的一体结构,所述薄片底面与中指套掌面粘接或热熔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右手操作,简便、灵活,准确。中指最长,尖刺位于该指,这样右手中指可以直接轻轻划破胎膜,既操作简单,减少了产妇痛苦,又避免了损伤;
2、安全性高,轻划胎膜,能够掌控胎膜破口大小,控制羊水流出速度,以防羊水流出过快。呈弧状的尖刺,进出产道的过程中,避免了对产道的划伤,尖刺的高度设定也避免了对胎儿的损伤和手套的破损;
3、由于操作简便,时间短,产妇无明显的不适感;
4、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宜于临床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人工破膜手套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人工破膜手套上尖刺的放大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机一种一次性人工破膜手套的实施例,所述手套为五指分开的右手乳胶手套,在手套的中指套1掌面上设置一尖刺2。尖刺2呈弧形,尖刺2的尖端指向指尖的反方向,尖刺2的后部是平滑的弧状面,凸面向指尖前方。尖刺2长度为0.8-1.2毫米(一般取为1毫米),尖刺2设置在中指套1掌面中间位置,距离中指套1顶部0.3-0.8厘米(一般取为0.5毫米)。
所述的尖刺2还可以设置在一圆形薄片3顶面上,所述圆形薄片3底面与中指套1掌面连为一体。尖刺2与圆形薄片3为塑料注塑成型的一体结构,所述圆形薄片3底面与中指套1掌面通过粘接或热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使用过程:右手戴这种人工破膜手套,食指和中指进入子宫颈口触及胎头和羊膜囊,用中指套上的尖刺轻轻划破胎膜,羊水流出,再用食指检查胎儿的胎方位等。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爱敏,未经刘爱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82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